ID: 22796134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856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法治,教学设计,制度,自治,区域
  • cover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学习内容为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分册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贯穿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主线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坚定制度自信的有力载体。 本节课学习我国的民族格局、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现阶段的民族政策。学会在多元一体的大家庭中和睦相处,对于成长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孩子来说尤其极具现实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性质、地位及其自治权。 2.教学重点: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本框内容具有独特的德育育人功能,重在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在坚定制度自信。 二、学情分析 1.思维能力:高一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已相对成熟,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分析论证、科学探究、语言表达等高阶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深度参与。 2.知识储备:通过非常简单的学情调查(鉴于本次课程的封闭性和随机性),一方面,学生对于我国的民族概况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已经具有初步了解,因此本框理论难度不大,“不宜处理得过于细碎”;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为什么”阐释不够明晰和深入,因此需要作为本框学习重难点。 3.生活体验:成长在民族自治地方,具有得天独厚的学习资源,学生对于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地方的发展成就具有切身体悟,教学活动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坚定制度自信。 三、学习目标 分析教材、立足学情,我制定了四条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本身三位一体、并非彼此孤立,落实中要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以“过程与方法”为路径,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1.政治认同:通过历史上“奶与茶的交融”激发兴趣,品味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科学精神:通过观看视频“三千孤儿入内蒙”,为都贵玛老人撰写颁奖词,阐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阐明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增强身为北疆儿女、中华儿女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3.法治认识:通过分享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历程,推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聆听教师讲授,能够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性质、地位及其自治权。 4.法治意识:通过展示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成就,感受家乡发展巨变,分析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体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优势,增强制度自信。 四、学习评价 秉持《课程标准》精神,着眼立德树人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活动特点,制定评价量表。采用表现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互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得益彰的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互补充的评价方式,等级赋分。 五、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民族格———多元一体一家亲教师活动1 1.议学情境:假如有一位外国朋友准备申请加入中国国籍,你认为他在身份证上应如何填写民族?请你讲述各民族有哪些优秀文化和杰出人物?在历史和当前为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 2.议学情境: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关于“多元一体”和“四个共同”讲话。学生活动1 1.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自由发言,展开讨论,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我国民族概况的了解和对“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感知。 2.通过教师的概念讲授,提升对“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理性认知。活动意图说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