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6138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506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会的,高中,原始,教学设计,演进,阶级
  • cover
教学设计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统编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题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的第一框,是整本书的开篇之作。通过学习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后,人类终将经过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了解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分析,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学习者分析 学生初中历史课上对本部分知识虽有所接触,但政治的脉络与历史不同,政治更侧重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带来的社会形态的变化这一脉络,刚一接触这一部分内容,学起来有点难度,需要结合历史材料、视频资料来分析,以便培养学生科学分析的能力,理性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 学习目标确定 政治认同:通过不同社会形态的比较,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不断演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坚信社会主义社会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科学精神: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说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法治意识:树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四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学习难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维度评价等级教师自我举手发言A积极B一般C不积极描述知识特征并说明由来A积极B一般C不积极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A积极B一般C不积极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展示学习情境:看图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飞跃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问题提出:社会主义从哪儿来的? 学生活动1 观看图片后学生自愿举手回答。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学生思考社会主义从哪儿来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更替。达成目标(1)环节二:议题一: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进步性?教师活动2 让学生观看视频,并让学生思考这一社会形态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其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 看图片,让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2 学生按小组概括视频中原始社会形态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其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古罗马时期的奴隶主你会采用什么办法对待像斯巴达克这样经常反抗的奴隶?活动意图说明: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内涵的认识,加深对其相互作用的机制的理解和体会,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达成目标(2)。环节三:议题二:封建社会较之于奴隶社会的进步之处在哪儿 教师活动3 探究与分享:尼古拉斯拥有500个奴隶,他用铁犁和牛耕地,又修筑水利,可以让农田洪旱保收。但在推行新生产工具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常年的压迫,尼古拉斯的奴隶们经常性的反抗,使得许多土地荒芜。他想了个办法:释放奴隶,给奴隶自由,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获释的奴隶耕种,但要求他们缴纳地租,并承担一定的劳役。获释的奴隶在缴纳完地租后还能留有一部分自己的劳动成果,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