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6157

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4-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5445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格式,必修,选择性,统编,思想政治,高中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如何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 课型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地位:本课在第一单元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国家后,第二单元开始引导学生分析纷繁复杂的国际舞台。面对当代国际政治方面的多极化趋势、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本框将带领学生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2)育人价值:通过对我国外交政策内容的探究与分享,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培养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理论的政治认同和理论自信,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尤其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的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 学情分析 已知点: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中关于我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历史有了基本的认知,并且在高中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已经学习了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障碍点:学生对国际形势背景下的我国外交政策的与时俱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知识之间的理解以及国际视野的培养、对国家外交政策的认同,真正的入脑入心,把知识和素养融为一体是学生的障碍难点。 发展点:如何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素养与本课的知识等相互融合,提升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真正的认同,是本课学生学习的重点。 目标确定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必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2.2的课标内容“解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阐述合作共赢的理念,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学生的学情实际,设计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比较旧中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思想、政策的异同,说出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提升辩证思维的能力,增强对我国外交政策的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通过模拟外交部发言人,反驳“国强必霸”的论调,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政治认同和理论自信。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 (2)学习难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的发展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 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举例说明中华人民共各国成立7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 屈辱外交之弱与不屈外交之强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教师活动 课堂导入:版面上的两张照片,在网络上热传,相信同学们都看过。这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字现场与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 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引发热议 1901—2021,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背后,是不一样的中国、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中国同世界的关系 国际外交,谈判桌上的胜败,取决于谈判国家的实力,落后国家没有主权,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残酷的现实。中国外交的积弱,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告结束。 阅读材料 探究问题 材料一:“跪在地上”的外交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材料二:挺直腰杆的外交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 材料三:走向世界的外交 1955年4月,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关键时刻,中国代表团“求同存异”的呼声,让一度陷入僵局的会议迎来共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