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近400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的朝代是 A.东晋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舒 2.含嘉仓是隋唐时期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 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达12米。该遗址见证了当时 A.国家统一 B.国力强盛 C.民族交融 D.制度完备 3.隋炀帝即位后“外征四夷,内穷嗜欲,兵革岁动,赋敛滋繁。”据此可知,隋朝灭亡的 原因是 A.大运河的开通 B.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C.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D.开创科举制度 4.开元四年,唐玄宗召新选任的县令人大明宫宣政殿,由他亲自出题考试,考察县令 是否通晓经国治民之道,结果有45人被撤职。这反映出唐玄宗 A.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B.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C.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D.整顿吏治,注重考核 5.诗歌中蕴含着珍贵的历史。下列诗歌能够反映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下列生产工具开始出现于唐朝的是 A.铁农具 B.耧车 C.曲辕犁 D.耒耜 7.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出唐朝 越窑青釉瓷带托茶盏.· 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A.丝织业兴盛 B.民族交往频繁 C.手工业发达 D.娱乐活动丰富 8.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 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 A.唐朝政治制度完备 B.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4页) 9.“昭陵六骏”战马见证了李世民从征战四方到统一天下的历程,它们所体现的英勇、 忠诚和奋斗精神,说明了唐朝的社会风气 A.兼容并包,崇文抑武 B.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C.尚武轻文,民族压迫 D.男女平等,思想开放 10.唐末农民起义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为 A.黄巢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起义 D.吴广起义 11.五代十国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开放与繁荣 B.政权更迭与分立 C.国家的基本统一 D.中外交流较频繁 12.文成公主塑像、《步辇图》以及《唐蕃会盟碑》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交融 B.对外交流 C.经济繁荣 D.多彩艺术 13.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评价说,中国古代某时期组织的子午线长度测量是“科 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主持完成这个创举的是 A.蔡伦 B.沈括 C.僧一行 D.郭守敬 14.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他的主要医学成就包括 A.《唐本草》 B.《千金方》 C.“麻沸散” D.“五禽戏” 15.保存有大量精美的雕塑和色彩绚丽的壁画,生动反映当时中外交流、民族交往、商 贸往来等,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的是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麦积山石窟 16.认为宇宙是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是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 代表人物是 A.孙思邈 B.韩愈 C.柳宗元 D.李春 17.赵匡胤由禁军统帅被拥立为皇帝的事件是 A.陈桥兵变 B.杯酒释兵权 C.澶渊之盟 D.绍兴和议 18.宋朝时,山东地区发生旱灾,某知州想要发布一则开放粮库进行赈灾的公告,此事 必须经过共同署名才能生效,还需要署名的是 A.节度使 B.通判 C.转运使 D.枢密使 19.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 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表明榷场的存在 A.使民族间长期征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交融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20.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设置,对我国的共同贡献是 A.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促进边疆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C.推动中外的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