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民族独立国家发展的政治前提 站起来 毛泽东 富起来 邓小平 强起来 习近平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新中国成立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课导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_____的历史性决策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起点: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增强企业活力 学习目标 壹 O1 唯物史观 O2 家国情怀 O3 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史料实证 第 9课 对外开放 目录 壹 经济特区的建立 贰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叁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 一 部 分 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的建立 壹 1、原因: 材料: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 材料:1978年中美日三国GDP和人均GDP比较 材料: 材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 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 中国 美国 日本 国内生产总值 3678亿元(约1495亿美元) 23515亿美元 10136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85元(约156美元) 10564美元 8820美元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 经济落后,自身建设的需要 只有开放才是唯一的出路! 经济特区的建立 壹 对外开放即打开国门,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名词解释 经济特区的建立 壹 2、开始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 4个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观察经济特区的分布特点,思考为何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③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资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邓小平 中央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划为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的建立 壹 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此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给予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许多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在1980年开始创办经济特区,也就是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外部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 ———P45知识拓展 【思考】经济特区“特”在哪? ①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②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 ③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 “特”: 经济特区的建立 壹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