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民族独立国家发展的政治前提 站起来 毛泽东 富起来 邓小平 强起来 习近平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新中国成立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课导入 2025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近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超过500名台胞台青参与其中。“当两岸同胞共祭先师、同习礼乐时,我们不仅是在复现礼仪的形式,更是在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唤醒共同的文化记忆。”孔子第79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对记者说。 学习目标 壹 O1 唯物史观 O2 家国情怀 O3 通过时间轴和历史地图,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和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 通过史料,认识“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意义;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分析影响海峡两岸发展的因素。 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时空观念 第 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目录 壹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贰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叁 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第 一 部 分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壹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台湾问题的由来 吴国大将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澎湖 巡检司 郑成功 收复台湾 正式纳入清版图,设置台湾府 台湾省 荷兰侵占台湾 《马关条约》 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 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第一次分离 回归 第二次分离 回归 第三次分离 三国 隋朝 清朝 (康熙) 清初 元朝 清朝 (光绪) 明末 1895 1945 1949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壹 2.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 阅读思考:大陆对实现祖国统一在不同时期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材料: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材料: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武力) 20世纪50年代: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武力 和平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壹 3.两岸关系的改善 台 湾 省 马祖列岛 金门岛 (1)1979年,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意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壹 3.两岸关系的改善 (2)打破隔绝: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意义: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70岁老兵回乡探亲,全家已去世 第一批台胞返乡团登上长城高呼 “我回来了” 台湾同胞回到大陆探亲,抱头痛哭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壹 3.两岸关系的改善 (3)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两岸授权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有所发展 海基会 1990年台湾 海协会 1991年大陆 九二 共识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壹 3.两岸关系的改善 (4)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领土主权】不可分裂,不可割让/租借给他国 【内政问题】不可支持、允许他国干涉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