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民族独立国家发展的政治前提 站起来 毛泽东 富起来 邓小平 强起来 习近平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新中国成立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课导入 神舟十八号: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航天员有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人。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将对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碎片防护加固装置,视情开展舱外巡检,进一步保障空间站安全 。 嫦娥六号: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 嫦娥六号搭载法国氡气探测仪、欧空局负离子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镜、巴基斯坦立方星。 新中国成立后取得哪些科技文化成就? 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有何影响? 学习目标 壹 O1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O2 家国情怀 O3 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与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及成就,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时空观念 第 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目录 壹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贰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叁 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 一 部 分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壹 2.“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最初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两弹”现即指:一弹是指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是指人造地球卫星。 1.原因 (1)内部因素:国防建设的需要;提高国际地位,积极防御,保卫国家. (2)外部因素:国际形势:帝国主义的威胁,美国的军事打击;中苏关系破裂对中国造成的威胁 2.含义: 人造地球卫星 一星 两弹 核 弹 导 弹 原子弹 氢 弹 人造卫星 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军事卫星…… 带有弹头和动力装置的高速飞行器 核弹 (一)“两弹一星”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壹 3.目的 ……1953年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 ———唐国东《翱翔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之路》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力量 国防需要:维护国家安全 客观要求:提高国际地位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壹 没钱、没人、没技术、没基础、没援助、环境恶劣 中苏关系破裂 研究环境艰苦 国民经济困难 4.面临困难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壹 时间 事件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67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64年原子弹 1967年氢弹 5.成就 导弹 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 第4个自己研制 氢弹的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