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历 史 注意事项: 1.满分6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史载,大运河开通后,在漕运的巅峰时期,每年从南方运到北方的粮食高达五六百万石,大运 河几乎成为唯一的南粮北运的水路通道,运河沿岸兴起了二十余座繁华的都市。这说明大运 河的开通 A.提升了隋朝军事力量 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C.改变了人口分布格局 D.推动了政治中心的转移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变革性。下图中“?”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世袭制 军功授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O】 ●】 O 夏商周时期 秦朝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朝 (血缘/拼爹娘)(军功/拼命)(贤孝/拼人品) (门第) ( ) A.举荐 B.品德 C.才学 D.财富 3.唐太宗时期,朝堂之上人才济济。魏征曾做过道士,且曾是前太子李建成的心腹,甚至还提议 过谋害唐太宗;尉迟恭出身于铁匠,还是归降的将领。但这两人皆在唐太宗麾下得以施展才 华,备受重用。由此能够看出唐太宗 A.善于纳谏 B.知人善任 C.大兴文治 D.改革吏治 4.690年2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702年,武则天“初设武举”,扩大了选 官范围。由此可见武则天 A.构建了全新官僚体系 B.开创了选官制度 C.创新了人才选拔方式 D.强化了君主专制 5.下列解读中,符合右图所示的劳动工具的是 A.这是唐朝人发明的曲辕型 B.这显示了唐朝手工业的兴盛 C.说明了科举制度得到推广 D.优点是利用水力,节省人力 6.史书记载,755年12月,安禄山在今河北省的范阳,悍然带领15万军队发动叛乱,目标直指 大唐统治核心。这一行动 A开启了安史之乱的进程 B.使藩镇割据局面彻底形成 C.表明安禄山成功夺取皇位 D.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运动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7.以下事件与右图反映的内容有关的是 A.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 B.文成公主人戴 C.唐玄宗册封大祚荣 D.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8.下表所示的是某历史纪录片的剧集名。这一纪录片的主人公是 集数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乱世孤旅, 生死兄弟, 穿越草原, 随风而逝, 享誉佛国, 呕心沥血, 剧集名 绝域求生 亡命凌山 踏上圣土 西天取经 归心似箭 圆满 A.魏征 B.晁衡 C.鉴真 D.玄奘 9.柳宗元曾撰写了《天说》,此文着重批判天能进行赏罚的唯心主义天命观,阐发了天没有意志, 是物质实体的观点。这说明柳宗元是唐朝的 A诗人 B.“药王” C.思想家 D.书法家 10.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北宋宰相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 下自安矣”。这些措施 A强化了地方的治理权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强了民族间的交融 D.强化了北宋中央集权 1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见干戈”。这 说明 A.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民众负担 B.辽朝的统治更加腐朽 C.宋辽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D.北方畜牧业得到发展 12.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说明 他主张 A.建立行省制度 B实行重农政策 C,进行军事征服 D.开展和平外交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图B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