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1696

2025届高考复习:部分小说重要考点汇总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2次 大小:384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届,高考,复习,部分,小说,重要
  • cover
高考复习:部分小说重要考点汇总 《阿Q正传》 一、人物形象 1.阿Q 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阿 Q 一方面常常以 “先前阔” 等想法来自我安慰,在面对他人的嘲笑和欺侮时,总能找到理由来维护自己那可怜的自尊;另一方面,在遭受实际的失败和挫折时,又轻易地承认自己的 “虫豸” 地位,通过自我贬低来逃避现实。例如,他被人打后,却认为是 “儿子打老子”,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但当别人真的要他承认是 “虫豸” 时,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精神胜利法:这是阿 Q 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他在被人欺负后,不是通过实际行动去反抗,而是在精神上自我安慰,想象自己取得了胜利。如他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后,心里想 “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他在长期的压迫和贫困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也使他陷入了一种无法真正觉醒和改变的困境。 盲目革命性:阿 Q 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这种革命性是盲目的。他对革命的认识非常模糊,只是看到革命可能带来的好处,如可以 “白盔白甲” 地抢劫等,却并不理解革命的真正意义,反映了当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欺软怕硬:阿 Q 在面对比自己弱小的人时,会表现出欺负和凌辱的行为;而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时,则会表现出怯懦和屈服。 2.人物塑造手法 外貌描写:作者通过对阿 Q 的外貌描写,如 “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癞疮疤虽然在他头上,却也成了他的宝贝,因为他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癞疮疤,故意将头发往一边梳,露出癞疮疤来。” 突出了他的形象特征,同时也暗示了他的社会地位低下和心理上的一些特点。 行为描写:阿 Q 的一系列行为,如他与小 D 的打架、向吴妈求爱等,都从行为上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他的打架行为往往是出于本能的发泄和对自尊的维护;他向吴妈求爱则是一种在压抑环境下的情感冲动,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愚昧和对社会规范的无知。 心理描写:文中通过对阿 Q 心理活动的描写,如他在各种情境下的自我安慰和幻想,深入地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他的性格成因。 二、环境描写 时代背景: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贫穷、愚昧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农民阶级受到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辛亥革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农民的命运。 未庄环境:未庄是阿 Q 生活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等级观念严重,愚昧无知。如赵太爷、钱太爷等封建地主阶级在未庄拥有绝对的权威,他们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而普通农民之间也存在着争斗和嫉妒,如阿 Q 对小 D 的嫉妒等,反映了在封建思想影响下,农村社会的复杂和残酷。 三、主题思想 1.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小说通过阿 Q 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封建地主阶级如赵太爷、钱太爷等,他们高高在上,对农民进行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使农民生活在贫困和愚昧之中。同时,封建思想如等级观念、封建礼教等,也束缚了农民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无法真正觉醒和反抗。 2.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揭示:作品揭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阿 Q 作为农民阶级的代表,他的盲目革命性、精神胜利法等性格特点,反映了当时农民阶级在思想上的愚昧、在政治上的幼稚和在经济上的脆弱。这也说明,农民阶级要想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克服自身的局限性,提高自身的素质。 3.对辛亥革命的反思:小说也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反思。辛亥革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农民的命运。这是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深入到农村,没有发动农民群众,没有真正解决农民的问题。这也提醒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