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高频考点突破 特朗普关税战 一场撕裂全球化的政治豪赌 【热点链接】 特朗普的关税战暴露美国战略误判———用19世纪保护主义对抗21世纪全球化分工,加速霸权瓦解。 中国以稀土管制直击美国军工命脉,芯片自给率突破30%,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达60%。彼得森研究所警示:"美国无替代选项,中国损失60%对美出口可被内需抵消。 新加坡学者断言:"当灯塔自毁光芒,世界将寻找新的文明坐标。" 【热点解读】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的“对等”政策落地,叠加此前关税,中国输美商品平均税率飙升至54%,创下中美建交以来最高纪录。这场看似针对贸易逆差的关税战,实则是美国霸权焦虑与战略误判的集中爆发,其冲击波已远超双边范畴,成为重构全球经济秩序的导火索。 一、战略意图:重构全球权力体系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绝非孤立的经济行为,而是美国重构全球权力体系的“组合拳”: 1、技术霸权保卫战:通过《芯片法案》、实体清单等工具,将中国锁定在产业链中低端,固化“技术代差”。 2、产业链重构阴谋:推动“中国+1”供应链布局,以墨西哥、印度等为跳板,削弱中国“世界工厂”地位。苹果将15%产能迁至越南,特斯拉在墨西哥建厂,均是这一战略的缩影。 3、美元霸权救赎:关税收入名义上是“填补财政”,实则为美联储加息周期提供弹药,维系美元信用。但此举导致美国通胀预期升温,2025年CPI或反弹至3%,反噬民生稳定。 4、荒诞逻辑:美国试图以19世纪贸易保护主义对抗21世纪全球化分工,本质是“新冷战思维”的产物。其核心矛盾在于———既要中国市场的廉价商品抑制通胀,又恐惧中国产业升级动摇霸权根基。 去“中国化”陷阱 制造业回流 消除贸易逆差 重塑全球规则体系 二、实际影响:美国关税战导致全球供应链震荡 (1)美国自损加剧:摩根士丹利测算,若各国反制,美国GDP将缩水1%,550万就业岗位面临消失。2024年美对华农产品出口暴跌90%,中西部农业带陷入萧条。 (2)盟友遭“割韭菜”:欧盟、日韩等“传统盟友”被加征20%-25%关税,德国汽车、法国红酒出口受挫,日本半导体材料产业链断裂风险陡增。美国所谓的“价值观联盟”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3)全球通胀:中国对美出口的机电、稀土等商品涨价传导至终端,美国消费者年支出或增加2600美元。而稀土管制令美国军工、新能源产业面临“断供危机”,F-35战斗机生产线恐停滞。 (4)讽刺性转折:美国强推“去中国化”,却让中国加速技术突围———2024年芯片自给率升至30%,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达60%,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2万列,陆权通道对冲海上封锁。 【热点解读】 “美国新冷战思维” 关税实效与目标背离 美国前财长耶伦批评关税战是“自残”,认为制造业回流纯属“白日梦” 三、中国对策:以“不对称博弈”破局霸权围堵 (1)对等反制: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精准打击半导体、农产品等敏感领域,迫使美国企业游说政府让步。 (2)资源武器化:对镓、锗等7类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击美国军工命脉。中国掌控全球90%稀土加工产能,此举堪比“经济核弹”。 (3)重构朋友圈:深化“一带一路”合作,2024年对东盟出口增长18%,中吉乌铁路贯通欧亚腹地,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突破7%,构建“去美元化”贸易生态。 (4)战略智慧:中国未陷入“关税对轰”的消耗战,而是以“内循环+技术自主+资源杠杆”组合拳,将危机转化为产业链升级契机。正如彼得森研究所报告指出:“中国损失60%对美出口可被内需抵消,而美国无替代选项”。 【热点解读】 中国智慧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是“旧霸权”的垂死挣扎: (1)重蹈1930年代覆辙: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全球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