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一部分 课前预设系统 一、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对本课的要求是: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围绕着不平等条约而展开的历史。”[footnoteRef:0]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当西方带着机器创造的工业文明到达东方,古老的中国在列强的冲击下败下阵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近代的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掀起了一次次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如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这些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在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迎难而上,一直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以期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实现民族的独立。地主阶级洋务派通过发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拯救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二者都想通过变革制度来挽救危局,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义和团运动来抗击外来侵略。但由于三个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时代的局限,他们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能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国家民族的独立,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精神历久弥新,他们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注入了新的灵魂血液。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蓬勃发展。可见,只有共产党这个先进的阶级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0: 张建华:《晚清中国人的国际法知识与国家平等概念———中国不平等条约概念的起源研究》,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1页。]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五单元第3课,上承“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下启“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地位非常重要。教科书主要讲述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发生的历史大事件,时间跨度为1895年———1901年。分为两条线:一条为救亡图存,一条为危机四伏。前两个子目讲救亡图存,后两个子目讲危机四伏,前后逻辑关系清晰。从救亡图存这条线看,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为挽救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习资本主义制度;农民阶级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掀起义和团运动。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自身的局限,两者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是他们所彰显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永恒。从危机四伏这条线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急需对外资本输出,瓜分世界。借镇压义和团运动,实现瓜分梦想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逼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一纸灾难,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其以华制华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同时,清政府的统治风雨飘摇,东南互保事件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当然,本课内容较多,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面面俱到完成本课的历史学习,需要有所取舍。核心概念包括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扶清灭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等。关键问题主要是天朝的崩溃与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