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十二 质量守恒定律———中考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 (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石灰氮(主要成分为)是一种固态肥料,与水反应的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2.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M、N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 A.12 B.18 C.22 D.40 3.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 4.某化合物与9.6 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5 g硫和5 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0 g D.100 g水与100 g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0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6.我国古代将炉甘石 、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有如下反应发生:① ,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 B.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 C.②反应中ZnO发生了还原反应 D.②反应前后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7.某化学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分子数目、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Z一定属于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14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Y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8:17 8.已知物质R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取一定质量的R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R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8.0 g B.所取R质量的最小值为1.6 g C.R可能是酒精() D.若R为CO和的混合物,则CO和的分子个数比为1:2 9.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0 30 2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0 x y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 B. C.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的取值范围: 10.将一定量的、和物质M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1:3 C.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后和质量分数之比为1:1 1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x、y分别表示乙和丙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是8% B.x的取值范围: C.时,生成物只有一种 D.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1 12.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 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的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4.0 2.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2.0 x 1.9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x=20.1 C.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 D.乙是催化剂 13.将0.72 g草酸亚铁()放在一个可称量的敞口容器中高温焙烧,500 ℃~600 ℃时,容器中的固体质量保持0.4 g不变。所得物质的化学式为( ) A.Fe B.FeO C. D. 14.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蔗糖溶于水后总质量不变 B.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C.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溶液质量不变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