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五 金属与金属矿物———中考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 (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B.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是合金 D.铝制品不易被锈蚀是因为铝不与氧气反应 2.《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煤饼烧石成灰”———石灰石经煅烧变成生石灰 B.“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金的硬度比较小 C.“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加热蒸发溶剂析出食盐晶体 D.“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铁浸入铜盐溶液,表面生成红色铁锈 3.铝、铁、铜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铝比铁耐腐蚀,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更稳定 B.三种金属都能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 C.钢的含碳量比生铁高,因此应用更加广泛 D.黄铜比纯铜更适合用于制作耐磨齿轮 4.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 A. B.C.D. 5.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图-1所示的装置中(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 A.ab段压强几乎不变,说明此时装置内并未发生化学变化 B.bc段压强增大,仅与反应生成氢气有关 C.cd段压强减小,主要因为铝和稀盐酸反应结束,温度降低 D.b点和c点溶液中溶质均只有 6.向一定质量和的混合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b点所得固体只有银 C.c点溶液中溶质为 D.取d点时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7.如图为教材中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未打磨的铝丝进行实验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B.省略丙实验也能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C.甲实验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 D.实验结束后,乙中溶液的质量减小 8.下列关于钢铁及其制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有某些金属和碳元素的铁合金,其性能比纯铁更优良 B.高炉中炼铁的主要反应可表示为 C.其他金属单质与铁一样,都能与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D.家用菜刀经洗净擦干后可防止生锈 9.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可以得到铜,利用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仪来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成分,(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象信息可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到500℃以上,观察到有红色固体生成 B.200℃-300℃,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C.500℃以下得到的铜不纯净 D.化学反应控制条件很重要,同种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得到不同产物 10.将两张相同的铁丝网置于两个相同大小的锥形瓶中,分别倒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食盐水,立即旋紧橡皮塞,将导管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内液面上升,且右侧导管内液面上升幅度较大,锥形瓶b中的铁丝网比a中的铁丝网锈蚀更严重。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导管内液面上升是因为锥形瓶内气体被消耗 B.通过本实验说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C.仅通过本实验就能证明铁锈蚀需要与水接触 D.铁的锈蚀原理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11.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唐代《太清丹经要诀》中记载了制取“彩色金”的方法:将雄黄()和锡粉(Sn)混合,“密固,入风炉吹之,……其色似金”。“彩色金”中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