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作者:许晨 23 “蛟龙”探海 七年级语文下册 这是2024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镜头。这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团队代表,他们手中托举的就是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模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被称为“大国重器”。 新课导入 知识链接 “蛟龙号”是中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其命名寓意“蛟龙入海”,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长8.2米、宽3.0米、高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240公斤,最大速度每小时25海里,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理论上“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 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中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2年,“蛟龙”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正式立项,成为国家“863”重大专项。 2004年4月,潜水器正式进入加工建造阶段。 2007年8月底,潜水器总装完成。 2009年,“蛟龙”出海,在中国南海完成1000米级的海上试验。 2010年,在中国南海完成3000米级的海上试验,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 的国家。 2011年7月,在东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下潜试验,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标志着中国深海载人技术已跨入国际第一梯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2012年6月24日,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首次突破7000米下潜深度。6月27日,创造了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踪迹已经覆盖了南北极,征服了山峰,唯独深海,还有太多的未知等待探索。海洋对各个国家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蛟龙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了自己深潜的旅程,并为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12年6月24日,水下是“蛟龙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7020米,天上是“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手控交会对接。这两大高新科技事件,实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美好梦想。 本文作者实地跟船50余天、前后采访近5年,用厚重与详实的笔触,全景式地将“蛟龙号”深潜的台前幕后故事忠实还原。 素养目标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3.理解“蛟龙号”对我国海洋事业的重要意义,向科学家致敬。 素养 目标 1.浏览课文,提取重要信息,把握课文重要内容。 山东德州人,出生于 1955 年 8 月。中共党员,1989 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多部优秀长篇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像《居者有其屋 ———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第四极:中国 “蛟龙” 号挑战深海》等。斩获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等诸多荣誉,在文学领域有着较高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知识链接 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 新闻性:即指报告文学含有新闻报道的特点,不仅具备及时性,而且具备新闻报道意义上的真实性。 文学性:即指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的简单实录,而是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憧憬 蹒跚 矗立 劈波斩浪 浩瀚 波澜 蓦然 驰骋 广袤 窥视 奥秘 深邃 抖擞 崭新 chōng jǐng pán shān chù pī bō zhǎn làng hàn lán mò chí chěng mào kuī ào suì dǒu sǒu zhǎn 字音字形 蹒 跚: 浩 瀚: 淋漓尽致: 踌躇满志: 绘声绘色: 浩瀚无际: 波澜起伏: 劈波斩浪: 腿脚不灵便,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