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4518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6204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5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管理
  • cover
教学设计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统编教材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 课题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又是后续内容的缘起;不仅仅存在时序性更具有内在逻辑性。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叙述自西周春秋到明清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内容,本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吸收学术界成果,揭示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阐释中央集权体制下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时间跨度较大,内容琐碎,反映不同时期的相关主题,体现课标所 提出的核心素养与基本知识学习要求。 学习者分析 经过《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的学习,高二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监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可以依托课堂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合认识西方文官制度。学生薄弱点:尚不能深入全面了解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学生障碍点: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时间跨度较大,内容琐碎,增加学生学习难度。部分同学课外阅读书籍较多,有一定的历史学科视野,所以学生间的历史素养相差较大。 学习目标确定 素养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按时间顺序梳理中国古代官员选拔考核监察制度的历史变革进程; 通过阅读教材以及史料研习,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趋势和原因 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选拔的发展历程,感悟选官政治制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史料研习,总结官员的选拔、考核和监察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各主要历史时期官员选拔与管理的核心内容 难点: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特点与演变趋势 学习评价设计 根据表格要求梳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及特点,。 说明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变迁,分析其特点并评价 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官员的选拔、考核和监察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一: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中的举孝廉图 图二:九品中正制 图三:进士题名牌 出示三幅图片,导入新课: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我国古代官制源远流长,通过图片感知汉代的举孝廉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隋唐的科举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官员的选拔制度以及管理制度 学生活动1 认真观察图片,感悟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源远流长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节课的内 容。环节二: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教师活动2 指导学生浏览教材,指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及选官标准,出示表格。并分析其演变原因。 预设答案 时期选官制度选官标准西周世官制血缘亲疏春秋 战国举荐与功劳制才能与军功汉代察举制品行秦代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向官员学习律令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 隋唐元明清科举制成绩 察举制内容的详细讲解: (1)确立时间:汉武帝时期 (2)含义: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先考察而后举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3)标准:德行 儒术 学问 (4)科目: 孝廉科:孝是孝敬父母 常科 廉是清廉勤政 (岁举)茂才科:智略出众的优秀人 察举制 贤良方正 特科 贤良文学 明经出示材料一及问题: ①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②出示材料二,根据材料评价察举制 答案预设 察举制的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