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转“废”为“宝” ———工艺流程题专题复习课说课 备课思路 01 上课体会 02 课后反思 03 01 备课思路 PART 01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新课的学习以及第1轮复习的巩固和强化,对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操作有一定的掌握。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停留在识记的层面,缺乏在生产和生活中联系与运用。在工艺流程图题的解答上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1.看不懂工艺流程图,不理解工艺流程的核心反应,因此不能从流程各步骤设计的意图去解读工艺过程。出现答非所问、词不达意的现象。 2.忽视或错用流程题目中题头信息、资料信息,对于所考查的知识点或反应原理也存在盲区,因此常常出现解题耗时长,准确率不高的现象。 3.不知道该从哪些角度去评价工艺流程,忽略工艺生产中节约成本、产率最大化、绿色环保等理念。 二、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将学科核心素养在化学教学中具体化,强调义务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与育人功能。在中考试题中工艺流程题目具有良好的价值导向,它立足于生产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化学的实用价值;它具有情景真实、信息新颖、思维容量大、问题涉及面广、知识综合性强等特点,不仅考查学生的已有的化学知识,而且考验学生提炼信息、分析推理、语言表达能力等,题目注重开发创新、绿色、环保的新型化学工艺,彰显化学工艺之美,同时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资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因此工艺流程题目对培养化学学科素养也是一个极好的正面教学素材。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掌握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相关实验操作及其操作目的;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的除杂和分离。 2.通过废旧手机中回收金的情境联想工艺流程,深刻领会工艺流程的一般性框架和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工艺问题,深化理解工艺流程的思路和方法,发展高阶思维。能够在一个给定的情境中对工艺流程进行反思、质疑、批判、改进和创新,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3.通过情境教学,体验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作用;通过废旧手机的回收利用的生产工艺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工艺流程中的不断完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创新点 1.本课例是基于真实情境提出化学问题:以“废旧手机电路板提取金”为主线贯穿课堂:通过课前任务搭建知识支架,设计电路板中金属的除杂方案,初步认识工艺上试剂的选择和操作步骤。通过模仿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工艺,初步绘制废旧手机电路板提取金的一般工艺流程,构建工艺流程的一般模型后:再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将一般模型进行提炼优化和拓展:用此模型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在思考与质疑、批判与评价、分析与推理的过程中完成对工艺流程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创新点 2.本课例引入学生自主命题、评价环节。根据学生绘制的工艺流程图;引导学生根据考点模型自主命制问题,并进行展示交流、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在命题和评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模型的应用能力、对工艺流程的深度加工能力,实现思维的进阶。 3.本节课未强行将工业流程题进行归类,按照物质制备类、物质回收利用类、气体制备应用及转化类、海洋资源利用类,这种题型分类讲解,而是构建模型,万变不离其宗,迁移应用,融会贯通。 保护资源 环保意识 金属的回收利用 废旧手机能不能随意丢弃? 中国环资回收废旧手机 情景线 问题线 知识线 素养线 根据教材设计流程图 如何从废旧手机电路板回收金? 金属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离提纯 思考与质疑、 分析与推理 研读整体解读常见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