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4935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识字: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2253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快乐,儿歌,童谣,读读,书吧,统编
  • cover
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快乐读书吧”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以一本翻开的书为背景,呈现了一首童谣和一首儿歌作例子,创设了两个小伙伴对话交流的情境。本次“快乐读书吧”的内容指向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兴趣,产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教科书上呈现的童谣和儿歌只是例子,以此引发学生对此类读物的兴趣。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可以比较熟练地运用拼音识字,并且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有了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栏目的教学,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尝试开展简单的自主阅读。推荐书目方面,本课推荐阅读了曹文轩、陈先云主编的《读读童谣和儿歌》。该书以教科书中“快乐读书吧”的主题“读读童谣和儿歌”作为书名,促使课内外阅读紧密结合,以实现阅读课程化的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摇摇船》《小刺猬理发》,感受节奏美、语言美,以及读童谣和儿歌的快乐。 2.基于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交换书籍。 3.激发学生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借助课上所学的读童谣的方法,拓展阅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 2.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学习地图: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交流喜欢的儿歌。 1.展示自己带的童谣和儿歌的书籍。 2.交流自己喜欢的儿歌。 教师小结:童谣和儿歌就是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诗歌,怪不得大家都那么喜欢它们呢! 活动一:感受童谣和儿歌。 1.唱儿歌预热,激发阅读期待。 (1)播放儿歌《数鸭子》,全班拍手,跟唱。 (2)出示儿歌,指名学生读一读。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 2.熟读《摇摇船》,感受童谣特色。 (1)指生读《摇摇船》。 ①发现童谣的秘密。加粗显示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引导学生进行发现。 ②交流阅读的发现。最后一个字都带ao,做到了押韵,从而让童谣更有节奏感。 ③感受童谣的节奏。师生一起拍手读童谣。 (2)多媒体播放音乐,师生配上动作读。 ①教师示范做动作读。 ②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读。 (3)初识童谣文体。像《摇摇船》这样在儿童中间流行的、形式简短的歌谣就是童谣。 3.熟读《小刺猬理发》,感受儿歌特点。 (1)课件出示第二首儿歌,学生认读题目和儿歌。 (2)借助拼音把儿歌读正确,注意读好轻声词“刺猬”“瞧瞧”“娃娃”。 ①教师提出要求: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边拍手边读,或配上动作读。 ②学生自由读儿歌。 ③指名读,全班齐读。 (3)鼓励学生试着背诵。 活动二:分享童谣和儿歌。 1.拓展诵读童谣《小老鼠偷油吃》。 (1)童谣和儿歌读起来特别有趣,你看下面这位小朋友可爱读童谣了,她还会背呢! 课件出示:这首童谣我背过,我还会背其他的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2)出示童谣《小老鼠偷油吃》,教师读。 (3)我们班有小朋友会背《小老鼠偷油吃》这首童谣吗?请会背的孩子背一背。 (4)师生合作配动作读《小老师偷油吃》。 2.感受读童谣、儿歌的乐趣。 (1)引导:还有很多儿歌是可以边做游戏边唱的。出示儿歌: (2)多种形式读儿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多形式展示。 3.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 (1)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在小组里分享。 (2)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 (3)评选读得最好的小组。 活动三:好书推荐与分享。 1.倡导分享书籍 (1)出示课本中泡泡里的提示语:我有一本书吗,里面有童谣和儿歌…… 提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推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