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5173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17张PPT+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603078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视频,历史,七年级,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放牛娃 和尚 士兵 皇帝 朱元璋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于发展 目 录 一、明朝的统治 二、强化皇权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四、民族关系 听朱元璋分享当皇帝的心得 听朱元璋讲他小时候的经历 姓名:朱元璋 职业:农民、和尚、军人、皇帝 出生:1328年10月21日 民族:中华民族 户籍:安徽凤阳 任务卡一 任务卡二 领取任务卡再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材料一: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醉太平小令》 一、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背景 时间 人物 都城 1368年 朱元璋 应天府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朱棣发动靖难之疫,争夺帝位,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 削藩 靖难 之役 “靖难”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意为平定叛乱或灾难 “清君侧,靖国难” 二、强化皇权 地方分权 朝臣权力过大 元朝灭亡 中央:行政 明太祖废除丞相,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吏 工 刑 户 礼 兵 中书省(丞相) 皇帝 材料一: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元史·百官志》 材料二:(地方)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一: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思考:为什么朱元璋强烈反对设立宰相? 明太祖注重吸取元朝丞相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在胡惟庸案件后,明太祖更加坚定地认为丞相的设立只会威胁皇权,只有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才能避免出现权力分散的局面,以确保皇权巩固与政权稳定。 胡惟庸,最后一个宰相,其案前后诛杀三万余人 劳模:朱元璋 朕常常批阅公文到深夜,早上从来没用睡过懒觉! 文渊阁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面对许多公务难以应付,建立新的中央辅政体制势在必行。明成祖任命翰林院官员到宫城内的文渊阁供职,协助皇帝批阅文件,提供咨询,故称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怠于朝政,内阁权力日益加重,尤其是权势居首的大学士被称为首辅,虽无丞相之名,却行丞相之权。 非正式机构 依附于皇权 由皇帝任命 中央:军事 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权统归兵部。 中央:监察 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明宪宗成立西厂 地方:分权 将中书省权力一分为三,设三司,互不统属。 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锦衣卫木印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过一日。———《稗史汇编》 思考:明太祖对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明太祖加强皇权有什么作用? 特点: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以及彼此间的制约,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相权不断削弱,从而加强皇权。 积极作用 1. 权力集中:避免地方割据,巩固了国家统一。 2. 稳定统治:削弱大臣权力,减少内部权力斗争,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提高效率:政令直接下达,减少中间环节,短期内办事效率提高。 消极作用 1. 缺乏制约:皇权过度集中,决策易独断专行,易导致政策失误。 2. 官僚僵化:官员唯命是从,行政体系逐渐僵化,缺乏活力。 3. 阻碍发展:后期皇权强化压制思想自由,阻碍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 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阅读教材,思考明朝科举考试有哪些新的变化? 题目来源: 答题格式: 答题标准: 出自四书五经 以《四书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