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江苏省南京十三中集团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分。 1.如图中的一组文物可用于探究( ) A. 原始农耕时的生产生活 B. 早期国家的经济制度 C. 夏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 D. 春秋战国的农业生产 2.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在《战国策 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 A. 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 B.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 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 水利工程数量日渐激增 3.《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据此可知,商鞅变法() A.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B. 打击了旧贵族利益 C. 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D. 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4.《汉书 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 A. 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 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 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 5.从420年刘裕代晋算起,南朝有宋、齐、梁、陈四朝。自北魏统一北方算起,北魏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这体现了该时期的历史特点主要是( ) A. 政权更替频繁 B. 君主专制加强 C. 儒学地位动摇 D. 民族交融深化 6.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 ) A. 唐朝政治制度完备 B. 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C. 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 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7.“大宋皇帝谨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 澶渊之盟 B. 岳飞抗金 C. 杯酒释兵权 D. 清军入关 8.明太祖时期编成《孟子节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书中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不准学习。这反映了明初( ) A. 重视文献整理 B. 科举制度完善 C. 君主专制加强 D. 重文轻武政策 9.明清时期,商人、工匠、市井游民、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戏曲主人公,如《雷峰塔》中精通商道、向往世俗婚姻的白娘子。这一现象源于当时( ) A. 商品经济发展 B. 女性地位提高 C. 作者个人喜好 D. 君主专制衰落 10.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作了如下梳理。下列对该专题主题的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 中国人民的抗争 B.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 救亡图存的探索 D.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1.“中央政府在1916年前军费占政府支出总数一直在40%以下,1919年为41.68%,1923年上升到64%,许多省份的地方政府支出比重甚至高出中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帝制复辟 B. 军阀混战 C. 北伐战争 D. 局部抗战 12.邓子恢主持下的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该举措实施的土地政策是( ) A. 包干包产到户 B. 打土豪分田地 C. 减租减息政策 D. 耕者有其田 13.中共中央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等指示中,提出以歼灭故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暂时放弃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据此可知,当时中共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 平型关战役 B. 转战陕北 C. 挺进大别山 D. 占领南京 14.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