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6542

4.2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课件-2025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日期:2025-04-2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78206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法律,必修,选择性,政治,权利
  • cover
(课件网) 法律 与 生活 民法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二单元 家庭与婚姻 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第三课 订约履约诚信为本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 诚信经营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劳动法 诉讼法 全书知识框架 侵权责任 与权利界限 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中的情理法 民事权利有限制 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本课框架 义务在前 权利在后 责任比幸福重要,不要为了追求幸福忘了你的责任 罗翔语录 图片仅供二一教育使用 4.2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一单元 民生权利与义务 01 民事权利有限制 02 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坚持权利义务统一原则,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 2、科学精神:辨清不同民事权利的法定界限,明确作品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使用的条件。 3、公共参与:有限制地行使民事权利;处理好相邻关系 第一幕 民事权利的限制 林某在某电商平台注册了一家店铺,并通过了实名认证。云某通过网络在该店铺订购了一条某品牌的裤子。收到货品后,云某发现货品与网页宣传不符,就发表了买家评论并给予差评。之后,双方为此产生争议,云某又追加评论,谈了自身感受。林某对此大为不满,以云某恶意差评,侵犯该店名誉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云某侵害名誉权。 探究与分享 你在网购时给过差评吗?你认为云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解析:云某的行为不构成侵权。本案中,云某作为消费者,基于客观事实对购买的商品作出评价,没有任何侮辱、诽谤的行为,主观上没有诋毁卖家的商业信誉的故意,因此,云某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民法强调对权利的保护,而权利通常意味着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某一行为的自由。 ①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 ②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一、民事权利的限制 1、关于权利 2、民事权利行使的界限 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因为这些行为是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所必需。但是,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 一、民事权利的限制 3.民法对名誉权设定的界限 以上行为都是侵权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相关链接 (《民法典》第1025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 在作业中引用他人文章的一大段话。 从同学那里拷贝一份应用软件,安装到自己的电脑上。 从网上找到一首流行歌曲,下载到自己手机上。 中学语文教材书中收录一篇某当代作家的散文。 以上行为是否侵犯著作权?为什么? 合理使用 如正规网站下载,合理使用 如下载盗版,则侵权 法定许可使用 如该正版软件被规定只能安装在一台电脑上,则构成侵权 如果允许安装在多台电脑上,则不构成侵权 探究与分享 ①作品的合理使用:(无需同意、不必付费) A、含义: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 B、特定情形: a.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b.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c.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