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课外阅读必考内容整理及练习—《经典常谈》 一、基本内容整理 分类 具体内容 详情 基本信息 姓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籍贯 生于江苏东海县,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扬州人 毕业院校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留学经历 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 职业身份 著名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 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春》《匆匆》等 学术论著 学术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教育论著 教育论著有《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 书籍基本信息 书名 《经典常谈》 写作时间 1938-1942年 出版时间 1942年 作者任教背景 作者当时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书籍内容概述 章节数量及内容 全书分十三个章节,介绍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如《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 创作目的 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 书籍特点 文字特点 文字通俗流畅,条理分明,语言要言不烦,讲透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典籍精髓 历史背景 历史事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朱自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参与中小学国文教科书编写工作 创作缘起 创作建议 杨振声建议朱自清写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课文 创作期望 朱自清希望完成一部“一般的读物”,实现传统经典的教育普及 章节内容 《说文解字》 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及“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讲述《说文解字》的编纂及其在文字学中的地位 《周易》 解释八卦、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讲述《周易》的成书及儒家对其的哲学化解读 《尚书》 介绍《尚书》的内容、特点及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讲述《尚书》的版本问题及历史争议 《诗经》 介绍《诗经》的成书、内容及“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讲述《诗经》在儒家教化中的作用 《礼》 介绍《周礼》《仪礼》《礼记》的内容及“礼治”的核心思想,讲述礼乐文化及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春秋》 介绍《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的内容及特点,讲述《春秋》的劝惩作用及儒家对其的解读 《四书》 介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内容及核心思想,讲述“四书”在儒家教育中的重要性 《战国策》 介绍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及策士的作用,讲述《战国策》的内容及苏秦、张仪等人的故事 《史记》《汉书》 介绍《史记》《汉书》的成书、内容及历史地位,讲述司马迁、班固的史学成就 诸子 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其主要思想,讲述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等人的学说 辞赋 介绍辞赋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作品,讲述屈原《离骚》的内容及影响 诗第 介绍诗歌的发展历程及唐诗的顶峰,讲述李白、杜甫等诗人的成就及影响 文第 介绍文章的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特点,讲述古文运动及白话文的兴起 书籍意义 读经典的意义 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充实精神内涵,学习语文相关知识,提升个人修养 阅读方法 《经典常谈》的阅读方法 选择性阅读、圈点法、摘录经典语句、批注法、复述法、分类法、援疑质理 名家评价 叶圣陶 此书为古籍之导言,浅明精要,适合中学生阅读 吴小如 朱自清的笔墨朴实无夸,能把复杂内容写得轻盈生动 汪曾祺 朱自清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风格独特 钱伯城 书中随处可见严谨的治学方法和真知灼见 艺术特色 学术观念 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 受众广度 注意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语言风格 语言通俗易懂,精彩的学术散文,语言风格引人入胜 作家观点 经典观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人文主义为精神,通俗易懂为方法,雅俗共赏为目标 特点 与教育理念、民族情怀、文学创作相结合 启示 尊重和传承经典,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 二、试题练习 1. 《经典常谈》入选教材名著导读后,张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