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7590

2025年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10384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政治,训练,同步,交融,民族
  • cover
2025年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公元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改革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光武帝 D.北魏孝文帝 2.“(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此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 A.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 B.采用汉族的官制,惩治违法的官员 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 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 3.张乃翥(zhù)先生研究指出,作为鲜卑贵族阶层一种文化生活的遗迹,龙门石窟供养人(此指鲜卑贵族)造像中的人物服饰无疑显示了拓跋王族迁都洛阳之后,其服饰规范业已采用了汉民族传统的式样。以上材料中,服饰式样的变化缘于(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晋武帝统一全国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公元383年,东晋成功击败苻坚亲自率领的87万大军,使东晋的统治得到稳定。与此相关的战役是( ) A.桂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漠北战役 D.淝水之战 5.《中国成语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在中国成语大会上,某位选手抽到下图中的题目,请问图中的横线上应填写( ) 战役:_____ 成语: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6.与“凤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典故相关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7.下图是北魏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母亲文昭皇太后祈福而雕刻的浮雕,图中孝文帝及其随从的衣冠器物均有明显的汉族风格。这一风格能够佐证当时( ) A.经济的发展 B.艺术的高超 C.民族的交融 D.军力的强盛 8.历史复习课的结构导图,遗漏处恰当填写的是(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民族交融 a少数民族内迁 b.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开发) 2.政治改革 a.( )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元世祖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9.公元5世纪末迁都洛阳,并规定朝廷官员必须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与汉人联姻。阅读以上信息你联想到的历史人物是( ) A.汉武帝 B.孝文帝 C.隋文帝 D.宋太祖 10.苻坚率八十余万大军南下,“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与八万晋军隔淝水对峙。他认为消灭东晋如同秋风扫落叶,甚至连东晋皇帝投降后的官职都准备好了。这反映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是( ) A.内部分裂 B.粮草不济 C.敌军强大 D.自负轻敌 11.孝文帝认为洛阳是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比起平城“这一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的环境,推行汉化政策的阻力要小得多。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的真正目的是( ) A.实现汉地胡化 B.加强民族融合 C.维护自身统治 D.学习儒家思想 12.华夏族是中华民族最早最受各界认同的民族称号。《左传》注疏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来源于服饰文明。以下历史事件反映古代少数民族“易服学礼,融入华夏”是( ) A.炎黄战蚩尤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澶渊之盟 D.回族的形成 13.苻坚率八十余万大军南下,“旗鼓相望,前后千里”,甚至连东晋皇帝投降后的官职都准备好了。这反映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是( ) A.内部分裂 B.粮草不济 C.敌军强大 D.自负轻敌 14.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5.南朝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陈庆之在宴会上大言不惭,自诩长江以南才是“正朔”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看见洛阳欣欣向荣的景象时,观点大变并自愧不如,称“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种景象出现的主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