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9072

苏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1 走进分子世界 课件(28页)

日期:2025-04-2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342555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苏科版,宇宙,28页,课件,世界,分子
  • cover
(课件网)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1节 走进分子世界 盛夏季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蝴蝶,你猜想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 新知导入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无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3.知道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学习目标 1. 用铅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如图1 所示,你看到了什么? 做一做 图1 显微镜下的铅笔笔迹 现象:木炭形成的笔迹是由一个个小颗粒组成的。 说明:物质是由颗粒组成的。 活动1:用模型解释现象 新知学习 01 分子间有间隙 2. 如图2 所示,向一端封闭 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观察混合前后水和酒精总体积的变化。 图2 酒精与水混合 现象: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说明:水与水(小颗粒)之间有空隙,酒精与酒精之间有空隙。 设有如下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 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 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 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 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模型3: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议一议 模型3 科学家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 他们还发现,物质被分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了。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探测微观世界的工具,如各种显微镜,用它们收集更多的证据,检验科学家提出的猜想。例如,通过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微小的细胞,如图3所示;1993 年,科学家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移动铁原子,拼出了两个汉字,如图4所示。 图3 光学显微镜下的微小细胞 图4 铁原子拼出的汉字 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例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 4×10-10 m,氢气分子的直径约为 2.3× 10-10 m。 【做一做】 (1)如图所示,在两个容器中分别倒入醋和酱油,你能通过嗅气味的方法来鉴别它们吗? (2)如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观察红墨水在水中散开的现象。 以上表明:分子在运动。 活动2: 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鉴别醋和酱油 02 分子的运动 (3)在两个烧杯内盛有质量相等的热水、冷水,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热水先变红。 实验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热水 冷水 一切物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2. 扩散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 1. 归纳推测 (1)气体的扩散 现象:上方的空气瓶慢慢地由无色到有色。说明下方的二氧化氮分子运动到空气瓶中。 将一个空玻璃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当撤去玻璃板后,猜一猜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①水和硫酸铜溶液的扩散实验 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紫色的硫酸铜水溶液(开始时,因为密度比水的大,会沉在下部)。 (2)液体的扩散 界面清晰 界面模糊 溶为一体 结论:液体可以发生扩散. 实验演示———《液体的扩散》 (3)固体的扩散 历史实验: 把铅板和金板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 5年后 切开 放置 5年 铅板里会渗入一些金,金板里面会渗入一些铅,互相渗入1mm。 铅板 金板 结论:固体可以发生扩散. (4)总结 ①一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