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9251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138567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统编,教学课件,同步,下册,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势力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进行有效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明朝建立 郑和首次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单 元 导 读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强化皇权 科举考试的变化 民族关系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广州一口通商 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清军入关,开始建立全国性政权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368年 1405年 1421年 1662年 1757年 1689年 1644年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朝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核心素养: 1.知道明朝的建立,了解明朝强化皇权的基本内容,辩证分析其所带来的利与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了解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认识到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的弊端。(历史解释) 3.了解明朝的民族关系,知道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第三单元 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 材料1: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当是时,元政不纲,盗贼四起。 ———《明史·太祖本纪》 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材料2: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元)无名氏《醉太平小令》 1351年,爆发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他被迫到寺院里当了和尚,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后来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军,逐步壮大。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放牛娃 和尚 乞丐 皇帝 明朝形势图(1433年) 一、明朝的建立: 2.建立 明太祖(1328—1398)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今南京) 年号:洪武 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 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3.迁都 ①朱元璋后,孙子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 ②明太祖之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他就是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 建文帝 朱允炆 明成祖 朱棣 迁都北京 二、强化皇权: 1.原因 材料3:(地方)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4: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实录》卷五十九 明太祖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皇权 强化皇权 ①在中央 材料研读: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Q说说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 Q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明太祖在中央采取什么措施强化皇权? (1)行政方面:明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