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9410

安徽省2025年中考历史信息必刷卷05(原卷版 解析版)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31480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安徽省,2025年,中考,历史,信息,必刷卷
    2025年中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5(安徽专用) 历 史 考情速递 中考·新动向:根据安徽中考历史稳中有变的特点,作为压轴题新题型,每年都在变化,但主题(观点)阐述型试题仍是2025年安徽中考历史考查的主要趋向,这也是全国中考命题的大趋势。但出题的形式会有所变化和创新,比如用地图、时间轴、两则以上图片、文字材料、表格或相关形式组合来进行命题。 中考·新考法/新情境:2025 年安徽中考试题可能会涉及跨学科融合,历史学科与地理、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结合,例如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对内蒙古经济文化的影响,或结合生态保护政策考查历史经验。出题的落脚点也很可能会关注时政热点,如联系建党百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等节点,强化党史、抗日战争史等内容;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与影响,考查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命题·大预测:突出夯实“三基”,渗透核心素养,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注重结合工业化、现代化等内容中贴合时政的内容切入,构建大单元跨学科主题框架,如从铁路、环保、海洋等角度为切入点,设计一些变式题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相传远古时期炎帝、黄帝和他所带领的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诲和智慧,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准备了最初基础。这折射出( ) 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B.早期文明国家形成 C.部落联盟格局打破 D.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2.《管子·牧民》中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左传》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据此可知,两则材料都主张( ) A.以人为本 B.天人合一 C.尊崇儒术 D.无为而治 3.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经这条道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丝织品、漆器、铁器等,铸铁和凿井技术也在这时西传。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石榴等,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也传入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示意图 ①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②促进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我国大一统局面形成 ④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墓葬变化对比表。据此可知改革( ) 改革前北魏墓 改革后北魏墓 殉葬牲畜 牛、羊、马 猪、狗、鸡、羊等家畜陶俑 墓葬形制 梯形竖穴土坑慕(鲜卑族传统) 弧边方形砖室慕(仿东汉) 壁画装饰 狩猎、宴饮、打场、采桑等场景 儒家“孝悌”“升仙”等内容 A.结束了南北分裂割据的局面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D.提高了文人地位 5.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图中摘录了部分唐诗,这些诗句( ) 诗句 出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二首》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白居易《观刈麦》 A.关注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 B.体现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C.反映了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 D.显示出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6.下面是有关清朝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和康乾盛世人口增长统计的图表。该图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B.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C.经济作物种植进一步发展 D.清朝土地兼并极其严重 7.下图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其共同之处是二者都( ) A.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成功 B.体现了农民的革命诉求 C.探索了近代救亡图存的路径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8.以下歌曲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