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6 分) 学校拟开展 “感受自然,饱览文化”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感受自然之姿 在大多数人眼里,攀登珠峰是一件浩浩荡荡的事。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见证着亚洲大陆的过往与兴衰。陡(qiào)的地势,为这里增加了无数艰难险阻。八千八百多米的山体(chù)立在那里,让人不免心生畏惧。攀登珠峰的人不期而至,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或是为了进行科考,或是为了追寻信仰,抑或是为了挑战人类极限力量,展现不屈的精神。攀登路上,有被风霜雨雪阻隔的蹒跚脚步,有被爬山越岭阻碍的山高路远,也有被同伴救助的险象环生。对于他们,登上山顶后的眺望如喝下仙露琼浆一般畅快;对于我们,一种澎湃之情油然而(shēng)。 1.选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拼音处依次应填入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俏 伫 mán liào bài 声 B. 峭 矗 pán tiào pài 生 C. 峭 矗 pán tiào pài 声 D. 俏 伫 mán liào bài 生 2.选文中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浩浩荡荡 B. 不期而至 C. 爬山越岭 D. 仙露琼浆 任务二:寻觅文化之源 自然是文化之源。①在漫长的岁月里,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创造了无数的文化成果。②文化不仅是对自然的改造和创新,更是对自然的模仿和复制。③文化凝聚着人们的力量,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④它不仅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瑰宝,也为人们提供了探索、学习和欣赏。 3.选文中画线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任务三:领略国色之魅 中国传统色彩具有经久不息的魅力。宋代诗人曾几借 “谁将山杏胭脂色,来作江梅玉颊红□的诗句,将诗词中美到极致的中国传统颜色演绎得高端而又浪漫。在春晚舞台上,创意节目《满庭芳 国色》以舞为语,梅红、沧浪、缃叶、远山黛等□43 种颜色被唱成歌□舞成画,给观众带去一场视听盛宴。 4.依次填入上面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 …… ; B. ,” …… …… C. 。” , 。 D. ” …… , 任务四:探寻文明之美 5.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我校特邀请王教授为同学们举办讲座。下面的邀请函有两处语言表述不当和一处格式错误,请找出并改正。(4 分)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格式: 二、阅读理解(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 - 8 题。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 “之”“也” 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6.下列对文言词句的分类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选项 类别 示例 A 通假字 药稍镕 但手熟尔 B 词类活用 木格贮之 卿今当涂掌事 C 古今异义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亭亭净植 D 特殊句式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问女何所思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又为活板 自以为大有所益 B. 则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