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史前时代(原始社会) 尧舜禹:禅让制:天下为公(公天下)。 2、夏商西周(奴隶社会)的政治构建 夏朝: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家(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朝: (1)王位世袭制:前期兄终弟及,后期父死子继。 (2)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王畿四周是外服。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西周: (1)分封制 内容: 天子: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 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诸侯:诸侯在国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3)商周政体中的原始民主传统: 1.表现: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国人是居住在城邑及城邑附近的人,与居住在远郊的野人相对。) 2.影响:这些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3、春秋战国(封建过渡)的政治重构 表现 旧制度(贵族政体)崩溃———分封制、宗法制 新制度(官僚政体)萌芽———君主专制、郡县制 (1)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各国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奴隶主贵族衰弱,新兴封建地主崛起,阶级斗争尖锐。 春秋争霸,战国兼并,各国力求富国强兵。 百家争鸣为各国变法提供理论基础。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2、三公九卿制(中央行政制度) 三公职能: 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丞相,秉承皇帝旨意,统领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 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虚职)。 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最高监察官。 九卿的职能: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权力运作: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3、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 背景:在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4、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文书行政: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文书传送:秦朝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A.古代君主专制(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一)两汉: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为三公九卿制 1、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2、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