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6 分) 学校正开展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 语文主题活动,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赏文字,知孝义 “孝”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 “孝” 如一棵常青树,生机勃勃,结出累累硕果。幼童时期,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亲密无间,那份纯真与依赖,仿佛是天底下最自然、最熟 luò 的情感纽带。①步入校园,我们仍徜徉在父母的爱河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父母对我们的呵护。这些爱就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②不管是出门前的暖心叮咛,还是临睡前的一杯牛奶,我们都悉数接收。渐渐地我们长大了,对于父母的关爱,我们不以为意。那一次去探望爷爷奶奶的经历,让一个少年的心苏醒了。父母忙着打扫庭院、下厨做饭,和爷爷奶奶拉家常,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绘声绘色,让我看到 “孝” 的光芒,有一种感动油然而生。古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留遗憾的爱唯有付诸行动。③给父母捶捶背、倒一杯水 ——— 这样的小事备受父母欢迎。行孝从来不是一件不可捉摸的事,它如宝石般晶 yíng 璀璨,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孝心也是一个良性循环,④通过积极有效地互动,使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得以保持。 1.文段中拼音对应汉字及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累累” 在此处意为连续成串,读作 “léi léi”。 B. “间” 在此处意为空隙,引申为嫌隙、隔阂,读作 “jiàn”。 C. “熟 luò” 中的 “luò” 与 “联络” 中的 “络” 词义相同,应写作 “熟络”。 D. “晶 yíng 璀璨” 中 “yíng” 意为 “光洁,透明”,应写作 “荧”。 2.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不以为意 B. 绘声绘色 C. 油然而生 D. 不可捉摸 3.文段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任务二 悟孝道,承美德 中国有句古语 “百善孝为先①,”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有一颗炽热的孝心。古人论孝有三境②:一是养长辈的身,不能将衰老的父母当作负担和累赘,保障长辈吃穿不愁③;二是养长辈的心,闲暇时多陪伴老人,让长辈心情愉悦;三是养长辈的志,慰藉父母的心灵,让长辈活得有意义。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上面文段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处是( )(3 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任务三 促宣传,行孝道 5.小清积极参加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 语文主题活动,请你帮他完成下面任务。(4 分) (1) 小清在参与活动中,发现了 “全国敬老月” 的活动图标,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图标的内容及含义。(2 分) (2) 下面是一幅被打乱顺序的对联,请你根据对联特点,梳理顺序,使之成为完整对联。(填写序号)(2 分) ①抚老养老 ②尊老敬老 ③传家久 ④泽世长 上联:_____ 下联:_____ 二、阅读理解(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 - 8 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对文言词句的分类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选项 类别 示例 A 通假字 濯清涟而不妖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词类活用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无案牍之劳形 C 古今异义 宜乎众矣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D 特殊句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7.下列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