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0560

人教统编(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461414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16课,课件,关系,对外,明朝
  • cover
(课件网) 中國历史 第16课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标: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等史事,认识明清时期的 对外关系,培养家国情怀。 大明皇帝通关诏谕 朕承天命,御极四海。今有海疆四重试炼,关乎国运兴衰。凡我大明子民,当以智勇双全之姿,解此通关文牒,护我金瓯永固!集齐四钥者,启洪武皇帝密匣,见得外交智慧真言,录名于朕之《永乐英杰册》。倘有才俊,朕当虚位以待!钦此: 大明永乐十三年 御笔亲封 中國藝術 壹 扬威四海 贰 靖海平波 叁 义援藩邦 肆 驭夷守土 录 目 关 壹 第 扬威四海 「郑和下西洋」 尔等需循三保太监之航图,复现七下西洋壮举。凡能言明「厚往薄来」之深意,辨得麒麟(长颈鹿)真容者,赐「仁德密钥」。 一、郑和下西洋 印尼·爪哇岛三宝垄 人大保三 任务一:三宝是何人?为什么用郑和的名字来命名地名和庙宇呢?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明史·郑和传》 姓名:郑和(原名马和,朱棣赐姓) 民族:回族 世称:马三保、马三宝、三宝太监、三保太监 标签:#大航海时代先驱 #大明外交天团C位 #佛系航海家 主要成就: 郑和下西洋 个人简历 郑和· 一、郑和下西洋 任务二: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目的是什么? 材料1: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材料2: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材料3: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 文莱 印度洋 东海 西洋 明初,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东洋 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 ①个人目的:寻找建文帝。 ②政治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③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客观①经济: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根本) ②技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③政策:明朝前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主观④个人:郑和的航海经验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背景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 皇帝: 人物: 主要目的: 条件 (成功原因) 时间 次数: 到达范围 特点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天妃灵应之记》碑 (多角度政治经济技术个人等) 一、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 郑和 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  任务三:观看视频 完善郑和下西洋信息卡 1405~1433年 先后7次 ①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航海范围广。 ②和平外交,友好交流,平等贸易。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印度洋 越南、柬埔寨、泰国 孟加拉国 印度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马六甲海峡 非洲东海岸 斯里兰卡 最远 郑和会携带哪些物产下西洋? 郑和会携带哪些物产回到大明? 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 《榜葛剌进麒麟图》 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兽麒麟。在古代中国,人们把龙、凤凰、麒麟等作为祥瑞动物,但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后来有人把热带地方的长颈鹿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