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下15课《青春之光》必备知识点总结与梳理 一、文学常识 作者:祝红蕾,山东临朐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曾获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奖项。 文体: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具有真实性、文学性、新闻性的特点。它基于黄文秀真实的扶贫事迹创作,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迅速准确地呈现了事件的核心要素。 二、词语的读音和释义: 1、瓢泼(piáo pō ):形容词,意思是像用瓢勺泼水一样 ,通常用来形容雨下得很大、很猛,如“瓢泼大雨” 。 例如:“突然乌云密布,紧接着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2. 熟络(shú luò):形容词,指因经常接触而变得十分熟悉、关系亲密。 3. 心扉(xīn fēi):名词,指人的内心。 4. 执拗(zhí niù):形容词,形容固执任性,坚持己见,听不进他人意见 。 5. 崎岖(qí qū):形容词,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6. 噩耗(è hào):名词,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不幸消息。 7. 毛坯(máo pī):名词,一是指已具有所要求的形体,但还需要加工的制造品;二是指未经烧制的砖瓦、陶瓷器等。 8. 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成语,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9. 直言不讳(zhí yán bù huì):成语,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 10. 围追堵截(wéi zhuī dǔ jié):成语,指四面包围起来,并进行追击、拦截 ,常用于军事或追捕等情境。 三、《青春之光》题目含义: 1. 表层含义:指黄文秀用青春年华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如光芒般照亮贫困山村的发展之路,展现青年奋斗的力量。 2. 深层含义: 精神之光:她“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是新时代青年精神的闪耀,成为激励他人的榜样。 时代之光:象征以黄文秀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时代使命中燃烧青春,用行动诠释“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的价值,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题目既点明人物青春奉献的事迹,又升华其精神对时代的启示意义。 四、课文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 - 4):引子。描写暴雨山洪的恶劣环境,以黄文秀遇险的场景开篇,为后文她的遇难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部分(5 - 38):回溯黄文秀的事迹。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通过多个具体事例展现黄文秀在百坭村的扶贫工作,包括她初到百坭村的情况、走访贫困户、发展砂糖橘产业等,体现了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 第三部分(39 - 40):结束语。以“用青春热血点亮万家灯火”收束全文,升华主题,表达了对黄文秀的敬佩和怀念之情,强调了她的青春价值和奉献精神。 五、文章重点内容分析 1. 小标题的作用 (1) 概括内容:每个小标题都对相应部分的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部分的核心主题。例如,若文中有“扎根基层”这样的小标题,读者就能迅速知晓这部分围绕黄文秀在基层的工作展开。 (2)清晰层次:使文章的层次结构一目了然,将不同方面的事迹和内容有序划分开来,避免文章内容的混乱与杂糅,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有条理地把握整体内容。 (3) 引导阅读:小标题就像路标,引导读者的阅读思路,使其能按照作者的行文逻辑逐步深入理解文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脉络。 2. 提示性句子 (1)位置与特点:提示性句子通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起到总领或总结该段落内容的作用。它们往往具有概括性强、表意明确的特点。比如在介绍黄文秀工作成果的段落开头,可能会有“在黄文秀的努力下,百坭村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样的句子。 (2)阅读价值:抓住这些提示性句子,能够迅速提取段落的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在梳理文章主要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