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2433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215812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七年级,统编,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素养目标】 1.了解明朝建立、强化皇权等基本内容,能够将明朝强化皇权置于整个中国古代史中进行考察,认识其既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又带来了社会弊端。(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了解明朝科举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变化,认识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的弊端。(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了解明朝与东北女真等部、蒙古各部的民族关系,认识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家国情怀) 关于朱元璋 放牛娃 和尚 乞丐 皇帝 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了和尚。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朱元璋只好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首领……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得天下 从平民到皇帝 ———明朝的建立 1.明朝的建立 (1)背景 材料一: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材料二 :元顺帝在位时挥霍浪费,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材料三: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消灭南方群雄,向北进军。 明朝的建立与统一形势图 (2)建立 明朝形势图(1433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明朝建立在前,元朝结束统治在后。 明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 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 为巩固新政权,大封宗藩增强皇族势力 (3)明成祖称帝迁都 叔侄之争 传位太孙 明朝疆域图(1433年) 大明政权已经建立,我该如何治理这个国家?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守天下 从中央到地方 ———强化皇权 巩固统治 (目的) 2.强化皇权 (1)背景 材料一:(地方)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二: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元史·百官志》 根据材料,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地方分(中央)权 朝臣权力过大 经济上:明太祖奖励垦荒,兴修水利,改革赋役制度,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2)措施———全面改革官制 在中央上:①明太祖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帝 工 刑 兵 礼 吏 户 丞相 皇帝 刑 兵 礼 吏 户 工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说说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 答:①历史原因:相权与皇权矛盾尖锐,相权过重威胁君权 ②直接原因:明初丞相胡惟庸骄横擅权 材料: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