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2527

浙江省杭州市弘益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04-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20887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浙江省,语文,答案,图片,试题,考试
  • cover
杭州市弘益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八年级语文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现代生活文化的鲜活注脚。在浩如烟海的诗文里,传 统文化的身影随处可见。今天,让我们共赴一场文化之约,共同领略历史与现代生活的灿烂 辉煌! 一、【走近民俗经典】(22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杭州的民俗文化,学校开展一系列的民俗文化活动。小语采访了杭州民 俗文化馆馆长,请帮助他完善采访笔记。 【访民俗学家】 小语:老师您好,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杭州有哪些民俗文化吗? 馆长:杭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A比如,西兴灯笼、杭剧、杭州刺绣,深 深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程度高。每年举办民俗文化展时,主办方都会邀请不 少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学者来做讲座。B.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穿流不息,热闹 非凡。你看,精彩的活动开始了,民众们都(yǒng)凸跃参与。蓦然间, 让人有了一种穿越的感觉。 小语:活动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啊!那么,杭州为什么能拥有这么丰富的 民俗文化呢? 馆长:杭州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八千多年前的跨湖桥文化。几千年的历史 (yùn)△育了多彩的民俗文化,丰厚了杭州的人文底蕴。而G20峰会和杭州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极大提升了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杭州市被列为“国家 首批历史文化名城”,C.这个称号可谓是( ) 1.请根据拼音补全横线上空缺处的汉字。(2分) (1)(yng)△跃 (2)(yun)△育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蓦然▲ (2)追溯▲ 3.根据上文内容,选择下面最恰当的一项填入C句子的括号中(▲)(2分) A.名副其实B.震耳欲聋 C.物有所值 D.叹为观止 4,画线句A中有一处语病,请改正。(2分) 5.画线句B中有一个别字,请改正。并依据链接材料,说明错误的原因。(2分) 链接材料:初民常以画记名,以画记事;这便是象形的源头画出那物形的大概,是象形字。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 【诗文馨香】 6.班级开展探究传统诗文的活动,决定以《经典常谈》的相关知识梳理八下所学的诗文,请 根据赏析卡的提示,完成①一一⑦的诗文填空。(12分) 1 【赏析卡1】生动展现了男【摘抄卡1】先秦:“重叠 ①▲,②▲ 子追求不到爱慕女子的痛 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 《诗经·关雎》 苦难眠,表达了男子的忧伤 奏也建立在这上头。”(注: 先 与怅惘。 重叠即重章叠句) 秦 “比、兴都是曲折成义,兴 【赏析卡2】渲染了凄清萧 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 蒹葭采采,③▲。 索的气氛,烘托主人公孤寂 《诗经·蒹葭》 彷徨、所思不见的怅惘心 绪。 东 ④▲ ⑤▲。 【赏析卡3】描绘了桃花源 【摘抄卡2】陶渊明是老庄 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宁静祥和的景象,暗含作者 的信徒,从躬耕里领略到自 《桃花源记》 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然的恬美和人生的道理。 初 海内存知己,⑥▲。 【赏析卡4】 【摘抄卡3】唐代谐调发展, 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A 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 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 盛 ⑦▲,端居耻圣明。 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略 中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赏析卡5】作者处在凄清 【摘抄卡4】他(柳宗元) 唐 《小石潭记》 的氛围中,想到自己的经 的文深幽精洁,最工游记; 历,感到怅惘、孤独。 他创造了描写景物的新语。 7.请你借助梳理表格,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1)参考所给的赏析卡,结合诗句内容完成【赏析卡4】。(2分) (2)借助【摘抄卡1】,结合内容,分析《诗经·风雨》的形式或手法的表达效果。(3 分) 诗经·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⑤?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释】①喈嘴(jⅱē):鸡呼伴的叫声。②云:语助词。③夷:平,指心情从焦虑到 平静。④胶胶:鸡叫声⑤瘳(chδu):病愈,此指愁思萦怀的心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