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2938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21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94424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七年级,统编,学年,-2024-2025,21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1371-1433)(邮票) 导入新课 马来西亚三宝庙 泰国三宝塔寺 印度尼西亚三宝庙郑和铜像 在今天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有三宝庙、三宝塔这样特别的地名和建筑。人们通过不同方式纪念“三宝”这位伟大的和平航海家。你知道“三宝”是谁吗? 对,就是郑和,他率船队七下西洋,震撼世界。郑和的远航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明朝的对外关系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 目标导美 1.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等史事。 2.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明朝在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同时也在积极反抗外来侵略。 3.学习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 一、郑和下西洋 (一)背景 1.明太祖时,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2.明成祖时,明朝经济逐渐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目的: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东洋:明初,人们通常把当时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洋"。 西洋: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西洋 东洋 何为西洋?请你在地图上找到西洋的地理位置。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1371-1433)(邮票) 一、郑和下西洋 姓名:原名马和,小名三宝 生活时代:明朝前期 籍贯:云南昆明 民族:回族 少年时经历磨难,性情坚毅; 懂兵法,有谋略,具有军事指挥才能; 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 屡建战功,深得明成祖的信任。 一、郑和下西洋 (二)概况 阅读教材91—92页,梳理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起止时间 次数 人数 规模 到达地区 最远到达 交往方式 1405—1433 年 7 次 首次出航,27000多人 多时200多艘,少时60余艘 亚洲和非洲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礼品;表达通好意愿;进行商品贸易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范围广 友好交往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在海上的狂澜中,如同走在大道上一样)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一、郑和下西洋 说说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一、郑和下西洋 相关史实: 郑和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1.造船及航海技术先进 2.编队严整,船只分工明确 3.国力强盛,政府的支持 4.海上丝绸之路奠定基础。 一、郑和下西洋 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起止时间 次数 人数 规模 到达地区 最远到达 交往方式 1405—1433 年 7 次 首次出航,27000多人 多时200多艘,少时60余艘 亚洲和非洲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礼品;表达通好意愿;进行商品贸易 1.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榜葛剌进麒麟图》 (局部) 明朝《郑和航海图》 (局部)描绘了郑和航海路线,以及沿途的港湾、岛礁、城市等。 一、郑和下西洋 相关史事 郑和下西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