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4171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4-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22378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 了 解陆游的生平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2、 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复杂的情 感。 理解诗人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 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深入探究 “愤”的内涵和根源。 3、 学 习对比、用典等表现手法。 4、背诵全诗。 教学目标 使行人到此,忠愤 气填膺,有泪如倾。 --张孝祥《六州歌头》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 能 饭 否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 導 入 --岳飞《满江红》 --辛弃疾《永遇乐》 年少时,意气风发,决心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中年时,壮志凌云,可谓"飞霜掠面寒压指, 一寸赤心惟报国"。 晚年时,壮志难酬,只能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临终时,心念恢复,嘱其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位命途多舛的诗人是谁呢 陆游 陆 游 ,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 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 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 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 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 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 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 85岁的老诗人,抱着 “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 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知人论世 陆游“六十年来万首诗”,一生存诗9300首,是我国文学史 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 的爱国热情。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 主义精神。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著名诗作有: 《书愤》《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 著名词作有: 《钗头凤》《卜算子咏梅》《诉衷情》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 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 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赵脊)十三年(1186 年),此时陆游已62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 “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 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 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书愤》。 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背景介绍 偏安一隅,主和派把持朝政 背 景 北宋一南宋 · 首联: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里想到世事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 中原大地,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 颔联:曾记得多年前,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驰的楼船战舰。在 秋风中跨上战马奔驰,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颈联:相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如今已是 鬓发斑白、年老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 尾联:不由让人缅怀诸葛亮, 《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百年来有 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书 愤 书:书写。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愤:悲愤、愤懑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愤”者,抒 发胸中郁愤之情 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思路如下: 1、诗人 “书”了哪些事 2、哪些事让诗人感到了 “愤” 3、这些情感是如何抒发的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思 考 1 :“ 世事艰”指什么 · 抗金复国的历程的艰难、仕途的坎坷 · 直接道出诗人经历的辛酸与坎坷,也暗指主和派 把持朝政,阻挠北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