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4892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316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
  • cover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I阅读(共55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AI时代,学语文还有用吗 ①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席卷互联网,有人断言“语文的黄昏”到来了。面对这一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语文教育的价值。 ②学习语文让我们懂得,一句话的分量不仅在于它的内容,也在于它的表达方式。一句“离别”,可以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凄婉缠绵,也可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幽微难诉。语文让我们懂得,表达是一门需要用心锤炼的艺术,同样的情感可以有千般韵味、万种风情。 ③学习语文不是简单地“熟读并背诵全文”,而是学会提问、推理、判断。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让我们思考祥子悲惨命运与社会的联系;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的反复叩问,让我们揣摩生命的意义,感怀母爱的伟大。语文让我们面对现象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追问其中的逻辑;看待问题不是轻易下结论,而是学会多角度分析。 ④学习语文,是在丰富生命体验。我们读“独钓寒江雪”,能体会孤独的况味;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能感受思念的情愁。这些积累下来的体验和感悟,就像年轮一样一圈圈地丰盈我们的生命。这个时代,信息爆炸但观点缺失,知识丰富但情感贫瘠。脚步抵达不了的地方,语文可以。 ⑤既然语文学习在当下仍具有如此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AI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学习语文?显然,答案不是简单的否定或退让,而是要找到与AI互补共生的新路径。 ⑥从“被动”到“主动”。面对AI带来的冲击,许多人陷入了焦虑:机器能写诗作文,人还有什么优势?这种担忧恰恰暴露了对语文学习的误解。就像计算器的普及没有取代数学思维的培养,AI的发展不会也不应成为放弃语文学习的理由。与其把AI看作威胁,不如把它当作一个得力助手,去处理那些基础性、重复性的任务,我们则可以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去用生命丈量大地,创造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⑦从“工具”到“本质”。当AI已经能够轻松应对各类标准化写作时,语文“只是一个工具”的功利思维反倒显得可笑了。读一本书,与其在乎每个字都读懂,不如邂逅那几句说到你心坎里的话;写一篇文章,不必刻意追求华丽辞藻,有时最质朴的话反而最能抓住人。让AI去完成格式化的写作,而我们则需要回归语文的本质;在诗文曲赋中培养审美情趣,在古今对话中建立精神家园,打造专属自我的表达方式。 ⑧从“应试”到“生活”。有的人对语文的理解,停留在“考高分”的层面。一个标答,一篇范文,恰恰是AI所擅长的。可这样学语文,毫无乐趣可言,就像吃饭只顾着填饱肚子,错过了品尝美食的乐趣。生活中的语文,时刻相伴。看完一部好电影,忍不住跟朋友聊到半夜,你说电影里哪个情节多感人,他说哪个镜头拍得真绝。有时候心里有感触,随手写写观后感,突然就来灵感了,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时间一久,看得多了,积累多了,“语文”就能信手拈来。 ⑨语文没有所谓的“黄昏”。在这奔流向前的时代洪流中,语文始终是连接人与人、沟通古与今、对话心与物的桥梁、让我们在充满变化的世界中,永远保持清醒、坚定向前。 1. 关于语文教育的价值,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文让我们懂得表达需用心锤炼,同样的情感可有不同的韵味。 B. 语文通过熟读和背诵等方法,让我们学会提问、推理、判断等技能。 C. 语文使我们能够在面对现象时追问逻辑,在看待问题时多角度分析。 D. 语文能丰富生命体验,我们可以通过语文感受未曾亲历的事物和情感。 2.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学习语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静下心来感受文字的温度,创造打动人心的作品。 B. 回归语文本质,提升精神素养,打造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