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特训9 脱硫与脱氮 1. (2024·连云港期末)下表列出了五种燃煤烟气脱硫的方法。 方法Ⅰ 用Na2SO3溶液吸收SO2 方法Ⅱ 用生物质热解气(主要成分为CO、CH4、H2)将SO2在高温下还原成S 方法Ⅲ 用 H2O2溶液吸收SO2 方法Ⅳ 用 NaClO碱性溶液吸收SO2 方法Ⅴ 石灰-石膏法吸收SO2 (1) 方法Ⅰ中吸收SO2后的溶液通过_____(填字母)可使吸收液再生。 A. 加热 B. 加入适量NaOH C. 通入O2 (2) 方法Ⅱ中CO还原 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 方法Ⅲ在脱硫塔中进行,在脱硫的同时可得到产品硫酸。由于H2O2对热不稳定且硫酸浓度大也会导致其分解产生O2,需定时向脱硫塔中补充_____。 (4) 方法Ⅳ按如图所示方式,将含有SO2烟气和NaClO碱性溶液通入反应釜。 ① 该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_____。 ② 反应釜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法的优点是_____ _____。 (5) 工业上方法Ⅴ的转化流程如下: ① 氧化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_。 ② 若用NaOH溶液代替Ca(OH)2悬浊液,增加了生产成本,但可以防止_____ _____。 2. (2024·扬州期末)氮氧化物(NO、NO2)是当前环境保护研究的热点课题。 (1) 氮氧化物大量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_____ _____(写出一点)。 (2) 烟气中的NO经O3处理后更易被去除。NO与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O3===NO2+O2。室温下,固定NO的物质的量,改变加入O3的物质的量,反应一段时间后体系中n(NO)和n(NO2) 随反应前n(O3)∶n(NO)的变化如图1所示。当n(O3)∶n(NO)>1时,反应后NO2的物质的量减少,原因是_____。 图1 图2 图3 (3) 某小组为验证NO与炽热的铜粉(红色)发生反应:2Cu+2NO2CuO+N2,设计如图2所示的方案: ① 能证明NO和Cu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② 装置中每生成2.24 L(标准状况)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 mol。 ③ 已知:酸性KMnO4溶液吸收NO后会生成Mn2+、NO。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 (4) 某含Fe2+化合物的溶液可吸收NO、NO2并使氮氧化物与Fe2+化合物结合。用该溶液处理含NO、NO2的烟气,相同条件下氮氧化物的去除率与烟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3所示。 ① 烟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介于0~2%时,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有利于NO转化为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与NO相比,NO2更易被溶液吸收去除,原因是_____。 ② 烟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介于2%~8%时,随着O2体积分数的上升,氮氧化物去除率减小,原因是_____。 3. (2024·无锡期末)燃煤烟气中的SO2可用多种方法脱除。 Ⅰ:氧化还原脱除法 图1 (1) 使用碘液脱除的反应机理如图1所示。 ① SO2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② 将H2SO4与I2分离的方法是_____。 ③ 该方案的优点是_____。 (2) 用NaClO碱性溶液催化脱除时,Ni2O3的催化机理如下: (a) Ni2O3+ClO-―→NiO2+Cl-; (b) NiO2+ClO-―→[O]+Cl-+Ni2O3 ; (c) SO2+[O]+H2O+OH-―→SO+H2O ① 活性氧[O]具有极强氧化性的原因是_____。 ② NaClO碱性溶液脱除SO2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_____。 Ⅱ:碱液脱除法 (3) 用Na2CO3溶液、氨水脱除SO2。已知25 ℃时,含硫物种(即水溶液中H2SO3、HSO、SO)随pH变化如图2所示。 图2 图3 ① 当用Na2CO3溶液吸收SO2至溶液的pH为4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② 当用氨水吸收SO2至溶液的pH=7时,NH与溶液中HSO、SO的浓度关系是c(NH)=_____。 ③ 由实验测得氨水脱除SO2时,脱硫效率随pH的变化如图3所示。在pH<6时,随着pH增大,脱硫效率增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 _____;在pH大于6时,随着pH增大,脱硫效率变化不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 _____。 4. (2024·镇江期末)氨氮(NH)是含氮废水中常见的氮元素存在形态。除去水体中氨氮常见方法如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