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节选)》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沈从文及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乡土文学。 2.厘清情节,品味人物含蓄、简明地表达内心感情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小说质朴的人物描写、古老的风俗描写方面探究小说表现的淳厚民风,人情和人性之美。 学习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形象,重点分析翠翠形象,从而体会边城人民身上的人性美。 2.把握翠翠这一人物形象,并由此触及对小说主旨的思考。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读准字音 蘸酒( ) 泅水( ) 傩送( ) 氽水( ) 蚱蜢( ) 踹水( ) 碧溪岨( ) 鞶鼓( ) 茶峒( ) 埋怨( ) 喧阗( ) 怏怏( ) 角隅( ) 歇憩( ) 睥睨( ) 糍粑( ) 安辑( ) 镇筸( ) 答案:zhàn qiú nuó tǔn zé měng chuài jū pán dòng mán tián yàng yú qì nì cí bā jī gān 2.理解词语 (1)平淡无奇: (2)插科打诨: (3)不假思索: (3)张冠李戴: 答案: (1)平淡无奇: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2)插科打诨:指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现泛指开玩笑逗乐。 (3)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4)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3.词语辨析 (1)调理·调节 辨析:二者都有“调整”的意思。“调理”指调养护理,滋补虚亏,使身体逐渐健康。“调节”指使事物得到合理的安排,多用于气候、温度、湿度、矛盾、关系等。 运用:①夏天养生,大家要找准自己的体质特点,有的放矢,才能达到理想的 效果,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②中医认为,亚健康是心肾不交,心气亏损、肾精不足所引起。一般采用补肾、宁心、交通心肾的药物进行 ,膏滋药以补为主,可纠偏祛病, 阴阳平衡,能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 (2)警告·警示 辨析:二者都有“严肃提醒”的意思。“警告”指提醒,使警惕;对有错误或不正当的行为的个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对犯错误者的一种处分。“警示”指告诫示意。 运用:虽然只是10万美元的罚款 ,但对于其他球队的高层来说绝对起到了 作用。 答案:(1)①调理 ②调理 调节 (2)警告 警示 二、资料链接 1.识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代表作《丈夫》《三三》《长河》等。 2.探背景 沈从文出生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已经形成。1911年,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军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连年的征战,使青年时代的沈从文目睹了百姓生活的疾苦。 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故乡。此时,这里已不是他一直想念的湘西了。社会的黑暗腐败,现代“文明”的精神污染,使湘西人古朴的人性发生了扭曲裂变,正在走向令人不寒而栗的方向。他深刻地感悟到:唤醒一个民族重新做人的意识,实现人与人关系的重造是必需的。他的这种感慨和对生命的感悟,构成了《边城》的情感基础和思想基础。 3.知常识 京派作家群 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汪曾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