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7061

【大单元整体教学】北师大版新版一年级下册5.3《青蛙吃虫子》(教案)

日期:2025-05-1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20113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下册,教案,青蛙吃虫子,一年级,新版,北师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3 青蛙吃虫子 教学设计 课题 青蛙吃虫子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以内数加与减(一)》中第三课时内容《青蛙吃虫子》。教材通过青蛙捕食的情境,将数学问题融入生动有趣的生态场景,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渗透自然科普知识。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以下亮点:一是借助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二是通过对比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加减一位数的异同,深化数位概念;三是设计多层次练习,培养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具象操作过渡到抽象算法,同时利用情境图开展环保教育,体现跨学科融合理念,为后续学习100以内加减法奠定坚实基础。 学习 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掌握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口算方法,借助摆小棒、计数器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能解决情境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内容分析:借助计数器理解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算理,结合情境掌握口算方法,发展运算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摆计数器直观操作,发展数感和运算能力;在对比算理中培养推理意识;借助情境问题提升应用意识),渗透生态保护观念,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口算方法,明确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 难点 准确区分十位与个位数字的运算步骤,避免数位混淆;脱离竖式时,理解抽象数位对齐的逻辑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师:原来青蛙捕食还有这么多科学原理。 板书课题:青蛙吃虫子。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通过让学生观看科普视频,既科普课外知识,又能很快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学习任务一: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1)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求一共有吃了多少只,列加法算式计算。 ①拆分成整十数 师:我们可以先把32拆分成30和2,先算65+30,再加上2,得出结果为97。 65 + 30 = 95→95 + 2 = 97 ②同数位相加法 师:大家拿出计数器,跟着老师一起拨动珠子。首先我们先在十位上加3颗珠子,代表了十位上加3,也就是60+30=90。 师:再把个位上的5和2相加,也就是在计数器的个位加2个珠子,列出式子5+2=7。 师:最后把前面两个算式的结果加起来就可以了,列式就是90+7=97。 总结规律 师:综合以上算式,我们可以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就是把同数位上数字相加。 学生写出算式,准备推导过程需要使用的学具。 学生跟随老师推导算式的演变过程,并写出结果。 学生跟随老师使用计数器,模拟计算过程。 学生大声朗读规律。 通过多种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学习任务二: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1)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求比什么少多少,列减法算式计算。 ①拆分成整十数 师:我们还是可以先把32拆分成30和2,32拆分成30和2,先算65-30,再减去2,那么这个算式是怎么继续推导计算的,请同学们在台下写一下。 ②同数位相加法 师:大家拿出计数器,模仿前面加法的算式,我们先看看十位应该怎么拨动? 师:那么个位是怎么操作的? 师:最后再把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加,就得到我们最终的结果30+2=32。 (2)总结规律 师:那么根据我们前面的推导过程,大家说一说,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算理是什么? 完成课本算一算,说一说。 师: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来解答课本的这四道计算,计算时候写一下你们的推导过程。 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写出65-30=35→ 35-2=33。 学生回答:先在十位上减3个珠子,也就是60-30=30。 学生回答:个位就是拨出2个珠子,列式为5-2=3。 学生回答:从前面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