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市第二十三中学毕业年级阶段检测试题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K-39 Cl-35.5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楠木制舟 B. 轧蔗取浆 C. 沙里淘金 D. 烧石成灰 2. 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塞橡胶塞 D. 闻药品气味 4. “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A. 水分子体积变大 B. 水分子分解加快 C. 水分子质量增大 D. 水分子数目增多 5.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B. 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 C. 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 D. 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 6. 不随水的质量改变的是( ) A. 物质的溶解度 B. 溶质质量分数 C. 溶液的 pH 值 D. 饱和溶液的状态 7. 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所以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B. 生成物都具有可燃性且无毒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4:7 9. A、B、C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表示直接转化关系),下列推断关系不正确的是 A. 若A是二氧化碳,B为碳酸,则C是水 B. 若A是碳单质,B为一氧化碳,则C是二氧化碳 C. 若A是碳酸钙,B为氧化钙,则C是氢氧化钙 D. 若A是过氧化氢,B为氧气,则C是水 10. 运用温度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是 A. 磁力搅拌器的作用是升高溶液温度 B. 该实验一定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C. 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 传感器代替温度传感器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二、非选择题。 1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原子_____。 (2)3个亚铁离子_____。 (3)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2. 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如图是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镓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 (3)镓在化合物中显价,氮化镓的化学式为_____。 13. 水的天然循环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淡水,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烧杯天然水样,欲对水样进行净化,观察发现水样略带颜色并呈现浑浊,首先,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明矾,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___,水样净化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向滤液中加入一个活性炭包,其目的是_____。 14. 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改变生活。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发明了燃松脂取炭黑造墨。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_____不活泼; (2)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营养物质中的_____。 (3)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序号)。 a.纯棉T恤 b.保鲜膜 c.羊毛衫 d.电源插座外壳 15. 处处有化学,无处不化学。试回答下列问题。 (1)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其原因是_____。 (2)在生煤火炉时,一般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