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3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了却君王天下球,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3.青林翠竹,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在迎接新疆小伙伴来上海研学交流的活动中,作为主持人的你将引用《<论语>十二章》 中的“ ”两句作为开场白,表达对小伙伴到来的欢迎 之意和喜悦之情。 (二)阅读下列作品,完成第5一9题(22分) 【甲】出师表(节选)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湖鸷纯,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的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柿、允之任也。 ②愿陛下托臣以讨戴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 责攸之、沛、允等之慢,以彰其答。陛下亦宜自谋,以咨源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乙】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墨,知其不可,面 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 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有删改) 【注释】①臣:指魏征,以直言敢谏著称。②根本:植物的根千。③浚:疏通。④明哲:「 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与下文“人君”指代的对象一致。⑤神器:帝位。 5.【甲】文的作者是 (人名)。“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乙】文标题中的“口”字也是与之相似的文体。(2分) 6.“当”宇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常用解释:①面对,向;②相抵,相当:③将:④掌管, 当:同应该;⑥判罪。请为下列句子中的“当”字选出最合适的解释。(填写序号)(3 (1)当奖率三军( )(2)今当远离( (3)人君当神器之重( 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1页共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8两篇选文的作者都明确向君主提出了请求或建议:(6分) (1)【甲】文作者向后主提出的请求是】 提出的建议 是 0 (2)【乙】文作者向太宗提出的建议可以用“ 口口口”来概括。 9,联系上下文,分析两篇选文画线句中的加点部分对于劝谏君主所起到的作用。(6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一13题(16分) “思考未来”如何影响当下? ①“望梅止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可以更进一步:士兵们根据曹操的描述,构建了一个未来能够品尝梅子的生动画面。这种对 未来情景的想象,极大地减轻了士兵们当下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帮助他们摆脱了口渴的困扰。 这种通过想象未来情景来缓解当前不适的心理机制,可以被归类为一种心理思维模式一未 来情景思维。 ②【甲】1 未来情景思维,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基于当前情境或过往经脸, 对术来进行思考和想象。未来情景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一个关健环节,与无逻辑的“白 日梦”不同,它基于个人经验和现实环境中的线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景进行合理推测。 例如,在士兵们极度口渴时,如果曹操说“前方会有甘霖从天而降”,这听起来可能难以置 信,未必能鼓舞士气:但如果他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们则容易想象不久后能品尝到梅子, 从而缓解口渴带来的疲惫和焦虑。因此,未来情景思维可以被视为一种心理模拟。 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