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儒林外史》 作家档案 01 作品简介 02 作品导读 03 章回概括 04 专题探究 05 针对训练 06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自称秦淮寓客,因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今江苏南京),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作家档案 《儒林外史》共五十六回,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通过描绘“儒林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明了作者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作品简介 作品简介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鲁迅 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可谓定评。 作品导读 章回概括 《儒林外史》 第一回 第二回至第五十四回 第五十五回 不慕功名富贵的王冕,为全书树立了理想的典范 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等人为代表,以西子湖、莫愁湖为中心,揭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对功名利禄的痴迷、愚昧和攀附权贵、附庸风雅的恶劣风气,同时,展现出社会的腐败和堕落 围绕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门山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街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 描写真儒名贤理想破灭,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 代,以至于陈木南与汤由、汤实二公子在妓院谈论科场和名士风流 科举制度下典型的文人图谱 理想文士 的探求 真儒名贤 理想的破灭 名士渐渐消磨殆尽,重点介绍了市井中的四个奇人 (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 第五十六回 朝廷采纳御史意见,增加“幽榜” 专题探究 专题一 人物形象 1. 正面的典型 这类人物是作者非常尊重的“真儒”。体现了作者对八股取士、理学教育造成的儒林学术空疏、歪曲儒学真典现象的思考。 专题探究 专题一 人物形象 十岁时辍学放牛 , 自学画荷花 ,拒绝京官危素召见。他不愿结交乡绅 ,于是远走山东。后回乡奉养母亲 ,直至母亲病故 ,与起兵的朱元璋促膝长谈。对朱元璋建国后议定的八股取士这法不赞同 ,最后归隐会稽山。 才华卓越磊落洒脱不慕名利 王冕 第一回 专题探究 专题一 人物形象 ①好酒好菜招待客人 ,给门客抓药治病 ,精心伺候 。 ②在自身没钱 的情况下 ,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让杨裁缝给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③在知县得意时拒不拜见 ,知县丢官没有房子可住时 ,腾出房子让知县搬来住 。 ④让管家卖地 ,大方资助他人 。 ⑤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 ,赞美沈琼枝的反抗行为 。⑥淡泊功名 ,讲究“文行出处”。朝廷征辟 ,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 为人单纯 淡泊名利 慷慨大方 有点离经叛道 , 思想中有民主成分 杜少卿 第三十一 ~三十三回 专题探究 专题一 人物形象 ①不肯做官 ,不懂官场世故 ,得罪了太保 。 ②回乡途中借宿老农家 ,不幸老农夫妇双亡 ,他花费 银子安葬了他们 。 ③不堪官僚乡绅的打扰 ,与妻子连夜搬到元武湖上。 有才华 恬淡悠然 庄尚志 (庄绍光) 第三十五回 专题探究 专题一 人物形象 让船家救跳水的农人 ,得知农人生存艰难后赠送银两。中了进士 ,别人大多虚报年龄以求重用 ,唯有他不在乎自己五十岁的“高龄”,据实上报 ,结果天子认为他已老迈 ,就给了他南京国子监博士的闲职。 乐于助人 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 ,拥有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