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认识一下明朝的“奇葩”皇帝们 学习目标 1 2 3 认识到明朝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它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了解李自成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知道满族建立清朝并入主中原的基本史实,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学生了解满洲人建立清朝的基本史实,结合明、顺、清对峙地图,归纳清兵入主中原的过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学生能够通过对明朝灭亡的学习把握朝代更替和历史演进的进程,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规律,认识到国家发展应该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壹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壹·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1、政治腐败: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的表现: 明武宗 荒淫无度,纵情享乐,不喜欢上朝,宠信宦官刘瑾 明世宗 前20年有所建树,后20年,沉迷神仙方术,从此不上朝20年,最后因服用丹药毒发身亡 明神宗 在位48年,万历17年后,以各种理由拒绝上朝20年 明熹宗 爱好木工涉猎建筑。朝政全部交由宦官魏忠贤处理,造成东林党争 明思宗 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但生性多疑,杀袁崇焕,造成边防空虚 ①皇帝:明代中后期,皇帝大多沉迷享乐, 疏于朝政。 壹·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相关史事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②宦官:宦官专权跋扈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的表现: 1、政治腐败: 壹·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1、政治腐败: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的表现: 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被革职后,与同好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借讲学为名,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时人称他们为“东林党”,号称“清流”。早期的东林党人具有一定的正义感,但是他们实质上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攻击异己。明末党争加速明朝腐败,进一步削弱明朝的统治力量。 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愈演愈烈,英宗时期的王振、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都权倾朝野,排斥异己。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浙党、齐党、宣党等争权夺利。———《中国古代史》 ③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壹·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忧。 ———《明清史料》 (1)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周臣《流民图》 2、影响: 政治腐败对社会有何影响? 壹·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3、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湖北荆州人,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 后官至内阁首辅。张居正,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以卓越的政治智 慧和果敢的改革精神著称。他身处明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财政危机深重的时代,毅然挑起改革大梁。 政治上,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明确职责、规定期限、严格考核,让 各级官员不敢懈怠,大大提升了行政效率 。经济方面,他开展全国土地丈量,使大量隐匿土地得以清查,增加国家税收。同时,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合并为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简化了税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军事上,他重用戚继光等名将,加固北方防线,还与蒙古俺答汗议和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