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0847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9266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3课,秦统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 cover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内容分析 首先从古代史宏观角度看秦朝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开创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尤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又因暴政而亡为后世提供了深刻历史教训,所以秦朝历史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其次从单元角度看本单元标题是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根据标题有两个核心概念一是中华文明起源,二是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本课对应的是第二个核心概念。本课上承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尚未建立但已从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过渡下启第4课两汉两汉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地位。 最后从教学内容看本课包括三个子目分别是秦的统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三大版块的内容。其中第一子目秦的统一是本课叙述的重点,这一板块的内容包括统一原因、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教科书辅助内容历史地图3幅、图片4张、学习聚焦3个、学思之窗2个、史料阅读2个、历史纵横1个、探索与拓展1个七个部分对正文进行补充教材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注重活动与探究教学。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专讲秦朝的历史,从建立到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不多,但应突出重点,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本课涉及到的核心概念为大一统、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本课关键问题是秦的统一和秦巩固统一措施。 学习者分析 本势1—认知特点 1.初步具备秦朝史知识储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学生对秦开创大一统局面以及秦亡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 2.高中第1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了解了秦朝以前的夏、商、西周时代的政治制度 3学生通过电视剧、小说、等文学艺术作品,对秦朝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兴趣,初具形象思维。 4.历史价值观已初步形成 优势2-能力与知识层面: 1.作为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初步具备逻辑思维能力; 2.初步具备时空意识和史料解读能力; 3.具备自主预学和课堂合作学习的能力。 不足: 1.知识层面: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2.更全面概括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知识储备不足,且尚未系统化; 2.能力层面:学生知识迁移、分析概括知识能力较弱;史学素养(如史料实证意识、时空观念等)与思维方式有待培养; 3.认知层面:抽象思维较差,接受专业名词、概念存在一定难度。 解决策略:针对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枯涩缺少趣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中本课设计将立足教材资源包括图片、地图、史料等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考,引导史料分析,建构历史逻辑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对中华文明(中国历史)的影响,并对后面的学习提供铺垫,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确定 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原因,使学生识记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关史实,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秦朝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秦统一过程结合历史地图说出秦统一的时空顺序和秦朝疆域的四至,感知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概括秦朝统一的措施,进而解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