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新课引入 目标展示 课标要求: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1.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等史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明朝在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同时也在积极反抗外来侵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学习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 目标问题导学任务一 新课学习 ◎郑和下西洋◎ 学生阅读“郑和下西洋”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及课本插图,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 2.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基本概况和特点? 3.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 壹 任务:结合课本思考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介绍 结合教材内容在左图中圈画出西洋的位置 “西洋” 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西洋 东洋 文莱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明史·郑和传》 请根据史料为郑和制作名片 姓名 生活时代 民族 职业 郑和 明朝(明成祖) 回族 宦官(三保太监) 郑和下西洋 壹 任务:结合材料课本思考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基本概况和特点? 2、基本概况特点 结合教材内容在图中圈画出到达的位置 人物 哥伦布 时间 1492-1504 次数 4次 船队规模 3艘,最大船120吨左右 到达范围 美洲 出发:刘家港;主要活动:赠送礼品、商品交易 越南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斯里兰卡 印度 沙特阿拉伯 索马里 目的:(1)寻找建文帝;(2)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 郑和 1405-1433 7次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有1500吨左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范围广 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启 示 阅读材料说说支持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根本原因)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明成祖的鼎力支持。 郑和个人能力出众,不畏艰险,勇于进取。 宋元以来我国海外交通的发展为航海奠定了基础条件。 经济基础 科技保障 政府支持 个人能力 交通发达 原因 材料: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①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欲中国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洋,危险亦来自于海上。 ———郑和 目标问题导学任务二 新课学习 学生阅读“戚继光抗倭”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及课本插图,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归纳戚继光抗倭的背景? 2.归纳戚继光抗倭战绩? 3.归纳戚继光抗倭的评价?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 贰 任务:依据材料结合课本归纳戚继光抗倭的背景? 1、戚继光抗倭背景 背景 概念 人物 ①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懈; ②倭寇与我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倭患严重 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造成严重的倭患。 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 明·仇英《倭寇图卷》局部 戚继光 军事才能卓越,指挥有方。 组建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戚继光抗倭 贰 任务:依据材料结合课本归纳戚继光抗倭战绩? 2、戚继光抗倭战绩 时间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战绩 性质 率军前往福建、广东地区,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