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1178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2186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第1课时,承接上一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主要内容为明朝的建立与灭亡:明朝建立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但是,高度专制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明朝统治当时已经面临重重危机。受到郑和下西洋、李自成起义、清军入关、沿海危机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明朝最后也走向了灭亡,由此下启下一课时“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围绕单元主题,本课时的教学主题为“明朝的强大与隐忧”,根据这一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主要有三条线索:明朝之大(明朝的统一与陆疆的治理)、明朝之强(郑和下西洋)、明朝之隐忧(专制集权的强化及世界大势下的沿海危机)。通过分别梳理明朝强大与危机的相关史实,引领学生认识到明朝强大,但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由此反思如今中国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中国古代史前三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再加上初中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基础(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生对明清时期的史实已有初步了解,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方法也已经有了初步心得。但在还不具备在史实基础上深入分析背景影响、探究史事之间的内在逻辑,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等方面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体会唯物史观的科学性,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的延续、变迁与发展,史料实证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作出正确的解释等能力方面仍有更多进步空间,需要老师继续引导启发。 学习目标确定 1.能通过学习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了解历史发展的全面性(素养目标:唯物史观)。 2.能通过学习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欧洲殖民者侵占澳门和台湾等史实,将明朝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3.能通过分析史料,总结、归纳史料,从而得到对历史现象的正确认识,对郑和下西洋等历史史实作出客观评价(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4.通过对课堂小结升华,使学生认识到要把握潮流、与时俱进、对外开放(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以及政治方面的重要变化 学习难点:认识明朝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学习评价设计 第一层次:识记明朝建立及统一的史实,知道加强皇权、边疆治理的措施。 第二层次:结合教材及相关材料,探究如何辩证看待君主专制的影响,认识明朝经略边疆的意义。 第三层次:从宏观历史角度,通过中西对比,感受明朝的隐忧。 第四层次:能够从时代出发,把握时代潮流,分析明朝落后的原因,并以史为鉴。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展示材料: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设问: 1368建立的大明王朝也遭遇时代大变局,那明王朝有没有把握机遇、顺势而为? 学生活动1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把握了,郑和下西洋就是大明王朝的一大壮举。/明朝错失发展机遇,海禁让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世界潮流的认识,抛出问题“曾经也遭遇时代大变局的大明王朝有没有把握机遇、顺势而为?”,由此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入新课。环节二:大明之大教师活动2 朗诵:大一统颂 展示地图,创设问题情境: 结合教材分别指出A、B、C区域的主要民族。并说明明政府是如何经略这些地区的?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