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1625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3683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新道路,教学设计,道路,革命,21课,开辟
  • cover
教学设计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 课题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两个方面,说明1927-1937年十年间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生的重要变化,探寻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趋势。第一子目从“宁汉合流”、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东北易帜、民族工业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做了概要说明。与初中历史教科书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新增内容,旨在补充介绍南京国民政府通知下的社会经济状况。第二子目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等基本事实,引出中国工共产党如何开辟和确立革命新道路。这一子目的内容侧重革命新道路的形成与实践,是本课的重点。第三子目对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及意义做了介绍。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1927-1937年十年间的历史史实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并且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及开辟革命新道路有了基本认识。但是由于本课线索及概念相对较多,有些核心问题不能够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去进行合理的阐释,因此在本课中,还需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相关原理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确定 1.梳理教材时间线索,明确国民党统治时期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时空关系。2.通过欣赏《七律·长征》手迹,提高审美水平,能够感受美,鉴赏美,同时能够分析该手迹的史料价值,并且体会红军长征的革命英雄气概。3.通过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对比及与苏俄对比,认识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的性质和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 学习评价设计 1.小组互评2.教师点评3.生生互评4.自我反思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展示《七律·长征》手迹教师活动1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首先我们一起来鉴赏一首诗《七律·长征》。问题一:从书法鉴赏的角度对该手迹进行赏析。(可以让学习书法的学生来说一说,先说明这是真么书体,再分析其特点。)问题二:我们再从史料价值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这首诗词对研究长征有哪些史料价值?问题三:再从诗词的内涵来看,该诗词表达了红军怎样的革命情怀?(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活动1回答一:该手迹是草书,并且自成一体,为毛体。线条流畅,纵逸奔放,大气磅礴,自由潇洒。回答二:《七律·长征》为毛泽东亲笔撰写的诗词。毛泽东作为长征的亲历者,其诗词是研究长征历史的一手史料。诗词中所提到的五岭逶迤、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桥、过岷山雪山等地名,可作为文献史料,用于研究长征的路线和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回答三:表达了红军在战略转移征途中不畏艰险,勇敢战胜千山万水和敌人围追堵截的英雄豪迈气概,反映了毛泽东和红军指战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抱有必胜的信念和对革命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怀。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主要创造鉴赏毛泽东诗词的情境,意在学生能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在鉴赏和朗诵的过程中,感受美、鉴赏美,达到美育培养的目的。同时作为史料,本首诗又能够落实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认识,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认同感,树立高远志向,培养乐观奋斗精神。环节二:梳理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教师活动2问题一:根据教材,梳理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宁汉合流后,南京国民政府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府呢?根据材料分析。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