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823631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含答案)
日期:2025-04-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18173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2024-2025
,
宋夏
,
答案
,
繁荣
,
经济
,
时期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第12课 一、选择题 1.他冲破传统局限,“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以诗为词,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乃千古之绝唱。他是( ) A.柳宗元 B.辛弃疾 C.陆游 D.苏轼 2.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节日习俗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下列选项中的习俗与春节相关的是( ) A.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B.龙舟竞渡挂艾吃粽 C.观赏圆月品尝月饼 D.辞旧迎新走亲拜年 3.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吃粽子、蒸包子、划龙舟等习俗反映的传统节日是( ) A.清明节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4.同学们围绕“宋代都市生活”编排历史剧,下列可以出现在剧本里的情景是( ) A.杂剧演出遍及南北 B.瓦子里表演蹴鞠 C.瓦子里的摊位售卖玉米 D.勾栏里表演昆曲 5.下图临安城的景象反映了南宋( ) A.海外贸易发达 B.经济重心南移 C.都市生活繁华 D.政权统一稳固 6.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七年级(1)班开展“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如图是小历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既有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祈盼丰收和幸福之意,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赏月和吃月饼已还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 A.传统习俗的变化 B.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C.传统节日的起源 D.社会习俗具有的宗教性 7.北宋时期,开封是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各类商店的招牌,瓦子也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政府还设置榷货务、解库等机构管理贸易、税收、纸币汇兑等业务。这主要表明开封( ) A.古代最繁华的城市 B.商业打破时间限制 C.市民都市生活繁华 D.城市商业职能增强 8.唐代科举以诗作作为考查标准之一,涌现了2000多位诗人,创造了50000余首诗歌;元政府对从事戏剧、戏曲的艺人大力推崇与扶植,造就元曲的繁荣。可见文化的繁荣一定程度上得益于( ) A.民族交融的发展 B.市民经济的繁荣 C.国家的统一局面 D.官方的政策支持 9.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两宋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B.钧窑蓝釉花瓶仿品 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岳飞抗金》历史剧 10.表是不同史籍中对汉武帝的评价。据此可知,历史评价( ) 评价 出处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 司马迁《史记》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汉书》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司马光《资治通鉴》 A.反映阶级观念 B.受评价者时代立场影响 C.标准不断变化 D.时代愈近则可信度愈高 二、综合题 11.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观念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通过传统节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来源。有些节日是适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有些节日是农业经济的产物,还有些节日则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传统节日不但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领域相当广泛,包括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天文气象、宗教、娱乐等。 ———摘编自《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国传统节日是怎么形成的?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历史中考开卷考试应试策略(2025-04-25)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练习:近代列强的侵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2025-04-25)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练习:美国问题和中美关系(2025-04-25)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练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025-04-25)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练习:俄国问题与中俄关系(2025-04-2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