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3832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2665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学年,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
  • cover
第六单元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1、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一)体系构成: 意义:对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概况———西方 1、原因: ①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②科技:医学科技的进步; ③社会:二战后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 ④现实:工业化、城市化、环境污染、各国政府重视疾病防治; ⑤政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推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国家。 2、内容 (1)医疗卫生体系 ①医疗机构建立: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②公共卫生监督: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③公共疾病防控: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2)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收入,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3)药品供应体系: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 (4)现代医疗保障制度: ①二战后,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 ②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欧洲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这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二)建立概况———中国 1、内容: (1)医疗卫生体系 ①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 ②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 (2)医疗服务体系:国家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 (3)药品供应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4)医疗保障体系 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知识总结1: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①政府主导 ②起步晚,发展快、成就显著 ③以人民为中心,使全民病有所医④全民医疗,全方位,普惠性。 知识总结2: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①有利于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②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 (3)医学人才增加、医学科技的进步; (4)借鉴西方医疗卫生体系成果,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等。 问题探究:比较中西方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异同点 同: ①涵盖内容:卫生、服务、药品、保障等; 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多; ③助推动力:政府主导、法律保障。 异: ①发展阶段:中国起步晚于西方:西方医疗保障制度在二战后推广,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建立各种医疗保障制度; ②工作重心:相较于西方,中国更加重视扶贫工作。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世界 原因: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措施: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 效果: ①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较彻底的消除; ②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③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 (2)中国 ①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②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