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翠苑中学 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阶段性测试题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我们学习和生 活的主旋律。通过经典阅读,我们触摸邓稼先“碎首黄尘”仍向戈壁深行的赤心肝胆,感受《老 山界》的星火长阶上革命者灼灼燃烧的信仰,瞻仰古诗文中“丹心照汗青”的千年传承,体悟 新时代“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温暖记忆。接下来就让我们体验一场阅读之旅吧。 【任务一】感怀爱国情思(22分) 中华文化滋养哺()育了一代代人才,我们不由地想起在混乱动荡的时代里,qè()而 不舍努力唤醒民众的闻一多;想起在荒凉偏僻的地区,数十年潜心研究原子弹,坚r()不 拔的邓稼先:想起在异乡漂泊、心怀z1()痛为家园鼓与呼的端木蕻良;想起▲作 为新时代的少年,青春正当时,更应昂扬奋进,在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1)哺▲育(2)qiè▲而不舍(3)坚rn▲不拔(4)zhi△痛 2.请结合语境和句式特点,在横线处仿写一句。(2分) 3.小语在活动中整理了所学诗歌,把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写了一段话,请补全空白。(12分) 家国一体的根基深植于每一个家庭。正如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于深夜沉吟“此夜 曲中闻折柳,(1)▲”,将绵长的相思化作月光下的共鸣;又如木兰“愿驰千里足,(2) ▲”的赤子之心,是她对故园的深切牵挂。即便是岑参在边塞征途中,于马上相逢却无纸笔之 际,亦能以“(3)▲”传递豪迈与达观。家园安宁之时,我们便能从容欣赏韩愈在《晚春》 中“(4)▲,百般红紫斗芳菲”的蓬勃生机,感受赵师秀在《约客》中“(5)A,(6)▲” 的散淡与闲情。 家国情怀,既需要王维在《竹里馆》中的“(7)▲,(8)▲”的泰然潇洒;也需要杜 牧在《泊秦淮》中“(9)▲,(10)▲”的忧虑咏叹,还需要李商隐在《贾生》中“(11) ▲,(12)▲”的深重感叹。从“故园情”到“家国志”,这些跨越千年的诗句,始终是华 夏儿女血脉相连的纽带,指引我们在诗意中追寻精神的归处,在担当中书写时代的华章。 4.老舍先生在许多文字中,曾反复说过小说的创作核心是人物,人物在多个事件描写中才性格 鲜明、形象丰满。请选择下列一位人物,谈谈你的理解。(4分) A.虎妞 B.小福子 C.祥子 D.曹先生 【任务二】漫话市井风韵(15分) 闹市闲民 汪曾祺 ①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蕊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 入。天天见面,很熟了。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 ②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小方凳,三个马 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 ③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 浅芯晶的泸目镜一这副眼镜大杆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跟角 有深深的鱼尾皱。跟人说话时总带潜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琉疏的 胡于,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相书上说人中 长者多长春,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 凉时套一件黑色祖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④从攀谈中我大叔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儿 于在石景山射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 愿这一个人。他的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 说会子话。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 ⑤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 是干傻头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