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一零一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2.有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亘古”指“自古以来,从远古到现在”,“亘”应读为“gèg”。 七年级语文 B.“卓越”的意思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卓”应读为“u6”。 2025年4月 C.“鲜为人知”的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鲜”应读为“xiǎn”。 1.本试卷共9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D.“哺育”可用来“比喻培养教育,使成长”,“哺”应读为“bǔ”。 生须 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3.在文中【甲】【乙】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是(2分)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的签字笔作答。 4.根据文意,选择括号内的词语填入文中,全都恰当的是(2分》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纸交回。 A. 微不足道 矗立 B.微不足道 屹立 C.微乎其微 屹立 D.微乎其微 矗立 一、 基础·运用(共18分) O 家国情怀是植根心灵深处的赤子之心,既是延续千年的精神纽带,更是融入血脉的文化 恩 密码。为引领青少年深入感知这份精神传承,初一年级开展了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语文 【时代楷模系家国】 乾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一位同学讲述的爱国人物故事,请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精神基因铸国魂】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以热血和智慈铸就家国情怀。著名地质学 家李四光早年留学英国,取得硕士学位后,面对导师的挽留,他坚定回答:“我想尽快将所 下面是一位同学拟写的活动前言,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学知识贡献给祖国。”归国后,他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为新中国石油勘探奠定基础。“两弹 掷 中华文明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家与国的精神基因。正如孟子所言:“天下之本在国,国 一星”元勋钱学森历经五年阻挠终回祖国,面对“中国人能否搞导弹”的疑问,他斩钉截铁: 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甲】从古至今,个体生命看似 (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他带领科研人员实现了导弹技术的突破,成功研制 却始终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以jian ren之躯托起文明的传承。 出中近程导弹,大幅提升了中国国防实力。走过长征的革命前辈王定国,晚年仍以百岁高龄 参天古木必有深根,浩荡江河自有源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治世理想,“位卑 O 奔走传承红色文化,践行着“只要我还能动,就要为党的事业尽一份力”的誓言:抗美援朝 未敢忘忧国”的赤诚初心,“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雄气魄…这些亘古箴言,构筑起中华 老兵李维波自1996年起义务讲述战斗故事,用近三十载时光将战友的牺牲与精神镌刻在年轻 文明的精神穹顶,滋养着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根系。 代心中。两代军人跨越时空的坚守,共同诠释了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 历史长河奔涌民族精魂,百年风雨铸就家国大义。卓越的学者闻一多走出书斋,kagkǎ 他们的故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注脚。这些楷模身上充分体现了矢志不渝的爱国情 ii怒斥黑暗势力,让民主与自由的火种燎原:埋头科研【乙】无畏攻坚的邓稼先,用二十 怀与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要以英雄为镜,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 八载春秋书写了一部鲜为人知的史诗:边关将士用青春丈量国土,用挺拔的身姿守护祖国山 兴伟业。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应传承薪火,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以奋斗之姿书写民族 河的安宁…这些携刻在时光卷轴上的身影无不印证着家国情怀的永恒光芒。 复兴。 回望文明长河,这家国情怀既深植于血脉基因,又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